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宋宗鲁七咏·其四槐庭清昼》
《宋宗鲁七咏·其四槐庭清昼》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密树虚堂,高林昼日长。

疏花閒自落,幽梦觉还忘。

宦达怀先志栖迟众芳

栽培有待非是三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宦达(huàn dá)的意思:宦官得势,权力显赫。

梦觉(mèng jué)的意思:形容梦境非常真实,仿佛觉醒一般。

密树(mì shù)的意思:比喻事物密集、众多。

栖迟(qī chí)的意思:指人不安定,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搬迁或流连于外地。

三王(sān wáng)的意思:指三位具有统治地位或权威的王者。

树荫(shù yīn)的意思:指树木的阴凉处,也比喻得到保护或庇护的地方。

先志(xiān zhì)的意思:指先有志向,后有行动。强调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决心。

虚堂(xū táng)的意思:指空虚无物的堂屋,比喻虚假的言辞或空洞的学问。

幽梦(yōu mèng)的意思:幽梦指的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梦境或幻想。它表示人们在梦中或幻想中所见的事物,与现实世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待(yǒu dài)的意思:表示需要等待或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事情。

栽培(zāi péi)的意思:培养、种植、教育和培养

众芳(zhòng fāng)的意思:指众多的芳香之气。

昼日(zhòu rì)的意思:白天,日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槐庭清昼的宁静与深邃之景。首句“密树荫虚堂”,以密密的树木遮蔽了厅堂,营造出一片清凉与静谧的氛围。接着“高林昼日长”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悠长与环境的静寂,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疏花閒自落”一句,通过“疏花”与“閒自落”展现了花朵的稀疏与自在,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而“幽梦觉还忘”则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现实的梦境世界,梦醒后却难以忘怀,或许是对美好瞬间的留恋,或是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宦达怀先志,栖迟惜众芳”两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去志向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在官场中达到一定地位(“宦达”)的人,心中仍怀揣着最初的志向(“怀先志”),同时又对周围的美好事物(“众芳”)充满珍惜之情,反映出一种既向往高远又眷恋平凡生活的复杂心态。

最后,“栽培各有待,非是学三王”表明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理想追求的看法。他认为每个人的成长与成就都有其等待的时机与条件,并非单纯地模仿古代帝王(“非是学三王”),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去努力,体现出一种务实与自信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槐庭清昼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自我追求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寄内

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

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

(0)

读庄子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0)

望宅中树有所思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

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何当共攀折?

歌笑此堂垂。

(0)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

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

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

鱼钥通翔凤,龙舆出建章。

九衢陈广乐,百福透名香。

仙伎来金殿,都人绕玉堂。

定应偷妙舞,从此学新妆。

奉引迎三事,司仪列万方。

愿将天地寿,同以献君王。

(0)

涵碧亭

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

路极阴溪里,寒生暑气中。

闲云低覆草,片水静涵空。

方见洋源牧,心侔造化功。

(0)

五言辽东侍宴山夜临秋同赋临韵应诏

奉驾凌稽阜,同御掩□岑。

肆赏乖濡足,穷览□干心。

一德光神武,万象镜冲襟。

御□辽山夕,凝麾溟海浔。

帷殿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抚躬谢仁智,泉石忝登临。

信美陪仙跸,长歌慰陆沉。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