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邯郸(hán dān)的意思:指虚妄的梦想或幻想,也可以指不切实际的希望或理想。
起处(qǐ chǔ)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日气(rì qì)的意思:指人情冷淡、气氛冷漠,没有热情和活力。
山形(shān xíng)的意思:指山的形状或山脉的走势。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形天(xíng tiā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气势、威力极大,凌驾于其他人或事物之上。
紫磨(zǐ mó)的意思:指修行的人通过长时间的苦修和磨练,获得了超凡的智慧和力量。
-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深刻矛盾的思考。首先,“山形天矫苍精剑”一句,将山峦比作苍精剑,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挺拔与锐利,同时也暗含着一种锐不可当的力量感。接着,“日气曈曚紫磨丹”则通过日光的色彩变化,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仿佛是古老传说中的紫磨丹在发光,象征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智慧。
“度尽世人人不识”,这一句揭示了世人的无知与局限,他们无法理解或接触到这种超凡的力量或智慧,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局限的感慨。最后,“青烟起处是邯郸”以邯郸这一地名作为结束,既可能指向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的归宿或理想的所在。青烟升起,预示着某种神秘力量的显现,也暗示着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追求真理与理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教胄子四首并序·其一直而温
有生本自直,直乃质之美。
直焉又加温,不养胡能尔。
水晶非不明,比玉那相似。
无礼蔽斯绞,礼亦温而已。
攘羊證其父,贼恩或至此。
圣德首称温,非直胡足恃。
不见径情人,躁率形动履。
心路非回邪,气象终凡鄙。
文之以礼乐,温然自閒只。
至宝蕴于中,著外必由里。
返照日乾乾,敢告二三子。
石鼓歌
石鼓石鼓是伊么,元和曾发昌黎歌。
籀文每于纸上见,未睹遗迹真如何。
郊斋整步入孔庙,仪门俨肃森戟戈。
门开拭目快一睹,古哉不省谁镌磨。
虫纹鸟迹尚可读,刻画宛转周列罗。
往昔谁挥霹雳手,山骨斲削穷嵯峨。
磨砻样制朴且古,牵挽知在何山阿。
扪摩尽日不能去,冻手伸缩袖且呵。
茫然少遂好古愿,未暇较检传缪讹。
俗碑岂复堪着目,粉饰富贵堪殊科。
翔云千仞思凤鸟,平地恍惚惊鼋鼍。
大篆小篆变秦汉,有如木植分枝柯。
苍颉去我几千载,日月抛掷忙如梭。
惜哉石鼓辞匪陋,收拾不得联委蛇。
传闻或谓文王鼓,甲子失纪亡羲娥。
挂一漏万人恒尔,退之何苦泪滂沱。
又闻周室陵夷后,宣王振起臣工和。
大开明堂敷政治,急于惠泽宽徵科。
扬兵大蒐肄武艺,诛获论功惩寡多。
桓桓将卒似彪虎,大车乘载驱马驼。
论功颂德镵猎碣,誇骋未见言辞过。
选撰应知非一手,词臣才士相切磋。
奇哉史籀字画古,三折未论作一波。
元和好古韩博士,请置孔庙安不颇。
五季之乱十亡二,此物难保况其他。
信知物聚终散弃,风灯泡沫徒媕娿。
民间穴孔作舂白,皇祐向子重摩挲。
金元迁燕置孔庙,于今尚幸供吟哦。
我来官踵韩子后,赓歌不博羲之鹅。
太上立德乃不朽,有形终怀理则那。
古来烜赫照后世,身前晦屈多坎轲。
我因石鼓重增感,丹衷耿耿明星河。
愿言努力各鞭策,圣途万里休蹉跎。
《石鼓歌》【明·林光】石鼓石鼓是伊么,元和曾发昌黎歌。籀文每于纸上见,未睹遗迹真如何。郊斋整步入孔庙,仪门俨肃森戟戈。门开拭目快一睹,古哉不省谁镌磨。虫纹鸟迹尚可读,刻画宛转周列罗。往昔谁挥霹雳手,山骨斲削穷嵯峨。磨砻样制朴且古,牵挽知在何山阿。扪摩尽日不能去,冻手伸缩袖且呵。茫然少遂好古愿,未暇较检传缪讹。俗碑岂复堪着目,粉饰富贵堪殊科。翔云千仞思凤鸟,平地恍惚惊鼋鼍。大篆小篆变秦汉,有如木植分枝柯。苍颉去我几千载,日月抛掷忙如梭。惜哉石鼓辞匪陋,收拾不得联委蛇。传闻或谓文王鼓,甲子失纪亡羲娥。挂一漏万人恒尔,退之何苦泪滂沱。又闻周室陵夷后,宣王振起臣工和。大开明堂敷政治,急于惠泽宽徵科。扬兵大蒐肄武艺,诛获论功惩寡多。桓桓将卒似彪虎,大车乘载驱马驼。论功颂德镵猎碣,誇骋未见言辞过。选撰应知非一手,词臣才士相切磋。奇哉史籀字画古,三折未论作一波。元和好古韩博士,请置孔庙安不颇。五季之乱十亡二,此物难保况其他。信知物聚终散弃,风灯泡沫徒媕娿。民间穴孔作舂白,皇祐向子重摩挲。金元迁燕置孔庙,于今尚幸供吟哦。我来官踵韩子后,赓歌不博羲之鹅。太上立德乃不朽,有形终怀理则那。古来烜赫照后世,身前晦屈多坎轲。我因石鼓重增感,丹衷耿耿明星河。愿言努力各鞭策,圣途万里休蹉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167c6884bca00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