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宇怀超想,层梯企俊游。
能除分外见,寸木即岑楼。
比丘(bǐ qiū)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僧人。
分外(fèn wài)的意思:特别,非常
俊游(jùn yóu)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出众,风采卓越,行动敏捷。
六丁(liù dīng)的意思:指人的六根都没有掌握好,没有修养。
三界(sān jiè)的意思:指佛教中的三个世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境界或层次。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外见(wài jiàn)的意思:外表看起来如何。
喧卑(xuān bēi)的意思:形容言语轻佻、轻浮,没有庄重和严肃。
移山(yí shān)的意思:形容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意志坚定,能够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制作(zhì zuò)的意思:用心、细心地制作或安排事物
此诗《登悯忠寺阁》由金代诗人史肃所作,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与内心感受。
首句“净宇怀超想”,开篇便以“净宇”点明环境的清静,而“超想”则暗示了诗人超越尘世的思绪与向往。接着“层梯企俊游”一句,通过“层梯”与“俊游”的对比,既展现了攀登过程的艰难,也映射出诗人对卓越之境的追求与向往。
“喧卑三界尽”一句,诗人借“三界”(通常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消失,表达了登高后视野开阔、心灵宁静的感受。“制作六丁愁”则以神话传说中的六丁神为喻,强调了建造如此高阁的壮举,即便是神力也感到困扰,以此衬托出建筑的雄伟与非同寻常。
“聚土闲童子,移山老比丘”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儿童堆土与僧人移山的场景融入其中,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无论年龄大小,皆能以微小之力成就非凡之事,体现了诗人的哲思与乐观态度。
最后,“能除分外见,寸木即岑楼”两句,总结全诗主旨。前句“能除分外见”强调了超越常规、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后句“寸木即岑楼”则以“寸木”比喻微小的事物,通过与“岑楼”(高大的楼阁)的对比,表达了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事物,也能在特定情境下展现出非凡的价值与意义。整首诗通过对登高体验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精神境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