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山阳还至寿春道中有感》
《自山阳还至寿春道中有感》全文
宋 / 毕仲游   形式: 古风

风切人骨,晴日无色

千里今又还,何时安宅

此身方龃龉此地反侧

安得羽翼生,高飞离楚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安宅(ān zhái)的意思:指安定的家宅,也比喻安定的生活环境。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反侧(fǎn cè)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与原来的状态截然相反。

风切(fēng qiē)的意思:形容风势劲烈,刮得非常猛烈。

高飞(gāo fēi)的意思:指事物或人物的发展或进步迅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或程度。

寒风(hán fēng)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的风。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龃龉(jǔ yǔ)的意思:指因意见不合或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和纷争。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切人(qiē rén)的意思:切人指的是说话尖刻、刻薄,伤害他人的感情。

晴日(qíng rì)的意思:晴日指的是晴朗的天气,没有云彩和阴霾。

无色(wú sè)的意思:没有颜色,指事物没有色彩。

羽翼(yǔ yì)的意思:指给予某人或某事力量、支持或帮助,使其有所发展或进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山阳返回寿春途中的感慨。首句“寒风切人骨”,以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意象开篇,渲染出冬日严寒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接着“晴日淡无色”与前句形成对比,晴朗的阳光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显得苍白无力,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萧瑟。

“千里今又还,何时许安宅”表达了诗人对长途跋涉的疲惫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在经历了千里的旅程后,他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但何时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这种对归宿的向往,反映了人们普遍追求稳定生活的心态。

“此身方龃龉,此地尤反侧”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身处异乡,面对未知的挑战,他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里的“龃龉”和“反侧”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不平与不安定状态。

最后,“安得羽翼生,高飞离楚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他渴望拥有飞翔的能力,逃离当前困顿的处境,寻找一片宁静的天地。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诉求,体现了人们对于摆脱束缚、追求心灵解放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旅程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理想生活和自由的向往,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哲理性。

作者介绍

毕仲游
朝代:宋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猜你喜欢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

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0)

相见欢·其三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0)

插秧歌

农夫戢戢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

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

四更乘月躅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

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

蹲身擘丛种入土,不问朝昏与亭午。

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

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

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冻饿愁穷冬。

吁嗟四民天地间,服田力穑良独艰。

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

(0)

董岭水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

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0)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0)

变律·其二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

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

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

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