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四爱图·其三》
《书四爱图·其三》全文
明 / 王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种藕池边秋草深,朱华曾此遇知音。

只今惟有濂溪水,照见千秋古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古心(gǔ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具有古代人的心迹、品质和情操。

濂溪(lián xī)的意思:濂溪是指濂水和溪水,比喻学问渊博、博学多才。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遇知(yù zhī)的意思:遇到有智慧的人并从他们那里获取知识和经验。

照见(zhào jiàn)的意思:看到,见到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只今(zhī jīn)的意思:此刻,现在

朱华(zhū huá)的意思:指华丽、美丽的外表或装饰。

千秋万古(qiān qiū wàn gǔ)的意思:形容事物永恒、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书四爱图(其三)》,是明代诗人王恭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种藕池边的秋景,寄寓了深远的情感。"种藕池边秋草深",画面感十足,展现了池塘边秋意浓厚,草木凋零的季节景象,而藕的种植则象征着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朱华曾此遇知音","朱华"可能指荷花,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知己的怀念,暗示过去曾有人欣赏并理解他的心意。

"只今惟有濂溪水,照见千秋万古心",这里的"濂溪水"暗指濂溪先生,即周敦颐,他是理学大家,以清廉自守著称。诗人借濂溪水寓意自己的精神寄托,表达即便岁月流转,他的志向和情怀依然如水清澈,历久弥新,照见自己永恒不变的高尚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寓言抒怀,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品德坚守的执着。

作者介绍
王恭

王恭
朝代:明   字:安仲   籍贯:长乐沙堤   生辰:1343-?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宛转歌

月既明,西轩琴复清。

寸心斗酒争芳夜,千秋万岁同此情。

歌宛转,宛转声已哀。愿为星与汉,光景共徘徊。

悲且伤,参差泪成行。

底红掩翠方无色,金徽玉轸为谁锵?

歌宛转,宛转结复悲。愿为烟与雾,氤氲共容姿。

(0)

自题蜻蜓画卷

露凉芳草晓风吹,纱翼轻明水影欹。

莫便临平山下去,眼睛双眩碧琉璃。

(0)

翻香令.本意

微翻朱火暖金猊,绿烟斜上玉窗低。

龙香透、云英薄,近流苏、常自整罗衣。

轻分麝月指痕齐,博山馀篆润丹泥。

只赢得、笼儿热,但灰成、心字少人知。

(0)

买米

市米三百钱,皑皑才一斗。

聚囷渔利家,乘此誇其有。

台人不皆贫,亦岂尽富厚。

菜色叹时艰,枵腹绝薪槱。

官司榜平粜,人趋惟恐后。

一丁米三升,鞭扑惊且走。

攒簇拥吏胥,蒙怒不厌丑。

公廷散未了,挈稚且扶耇。

谁谓台阳地,盈阡更累亩。

名为产米乡,亦有饥人否。

闻道昔先民,馀三在耕九。

贮粟预为计,丰储多聚朽。

今人何不然,岁歉辄搔首。

谓是俗纷华,虚糜费已久。

所以无盈馀,饥来罄瓦缶。

穷庐有寒士,捉襟常见肘。

米贱扬糠秕,米贵悬杵臼。

三炊虽举火,茹草兼饭糗。

一闻米价高,叹息谋莱妇。

高堂有老亲,幼子尚黄口。

仰事与俯畜,诗书非琼玖。

欲卖不值钱,换米祇取咎。

洋洋泌水清,乐饥且自守。

海日高扶桑,光华照户牖。

春色不我靳,绿到门前柳。

颇爱陶潜节,慷慨莫相负。

抗志养其真,士行不可苟。

五斗懒折腰,三升岂轻受。

甘贫本素心,肉食匪吾偶。

(0)

画菊

少年只爱繁华好,晚节方知冷淡香。

数朵携归三径里,孤松相伴傲寒霜。

(0)

竹马

小儿骑竹作骅骝,犹是东西意未休。

我已童心无一在,十年浑付水东流。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