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鞍马(ān mǎ)的意思:鞍马是一个指代骑马的动作,也可用来比喻人的姿态或能力。
边城(biān chéng)的意思:指边远的城市或地区,也可以指边境地区。
残阳(cán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前的残余余晖,也比喻衰老、衰败的景象。
长征(cháng zhēng)的意思:指战争或长途行军。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惯习(guàn xí)的意思:指长期形成的习惯行为或思维模式。
寒鸿(hán hó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雁群飞过。
疆场(jiāng chǎng)的意思:疆场指战争的战场,也用来比喻斗争、竞争的场所或情况。
角声(jiǎo shēng)的意思:指鸡鸣,表示天亮。也用来形容天刚亮,万籁俱寂。
郡兵(jùn bīng)的意思:指官府所派遣的地方军队,也用来形容官员的武力。
楼上(lóu shàng)的意思:指的是在地位、权力或智慧上高于某人。
暮角(mù jiǎo)的意思:指人在晚年时还能保持锐气,不失英勇豪迈的精神状态。
年鬓(nián bìn)的意思:指人的发鬓,用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
千夫(qiān fū)的意思:形容人多势众,众多的人群。
少小(shào xiǎo)的意思:指年少时期,表示年轻的年纪。
千夫长(qiān fū zhǎng)的意思:指统帅千人的军队的首领,也用来形容领导能力出众的人。
- 注释
- 惯习:习惯于。
干戈:战争。
事鞍马:骑马征战。
少小:少年时期。
边城:边境城市。
身微:地位卑微。
千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家远:家乡遥远。
五郡兵:来自五个郡的士兵。
疆场:战场。
大获:重大胜利。
年鬓:年岁和鬓发。
老长征:长期的远征。
寒鸿:寒冷季节的鸿雁。
残阳:落日余晖。
楼上:楼上。
暮角声:傍晚的号角声。
- 翻译
- 习惯于战事,常骑马征战,自小就在边境城市长大。
地位卑微,长久以来隶属于千夫之长,家乡遥远,家中亲人多是五郡的士兵。
懒得提及曾经在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只因岁月流逝,鬓发斑白,感叹长期的远征生涯。
夕阳西下,寒雁飞过,楼上传来凄凉的晚角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历边疆战事的将领,表达了对往昔征战生涯的回忆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沧桑巨变中的个人小宇宙。
首句“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直接将读者带入了边塞的氛围,展示了主人公自幼便与战马相伴,习惯了战争的生活。这里的“干戈”,即古代的长矛,是战场上的常见武器,而“事鞍马”则是对军中之人的日常职责的描绘。
接着,“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一句,通过对比主人公个人的渺小与其所在军队的庞大,以及家庭的遥远与军中同袍的众多,强调了边塞将领孤独而又重要的地位。“身微”表明个人力量的有限,而“千夫长”和“五郡兵”则是对权威与影响力的象征。
第三句“我懒说疆场曾大获”中,“懒说”可能源于诗人不愿再次提及那些往昔战场上的辉煌成就,或者是不忍心回首那段沉痛的记忆。“曾大获”则是对往日战争胜利的一种委婉表达。
“且悲年鬓老长征”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荏苒、头发斑白以及长期征战生活的哀伤。这里,“年鬓老”指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头发渐渐变白,而“长征”则是对边疆军旅生涯的无尽延续。
末尾两句“寒鸿过尽残阳里,楼上悽悽暮角声”描绘了一幅边塞黄昏落幕、寒鸦飞过的画面。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聆听着远处传来的军号声,心中充满了悲凉与孤寂。“残阳”指的是日落时分的余晖,“暮角声”则是黄昏时分军营中的号角声。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位经历无数战役的老将,对于往昔征战生涯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的深刻体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