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龛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留 题 黄 山 院 宋 /杨 亿 禾 黍 离 离 一 径 通 ,游 人 揽 辔 即 过 從 。趁 齐 绸 缎 鸟 闻 疏 磬 ,出 定 高 僧 见 偃 松 。夜 静 翕 灯 凝 古 殿 ,雨 馀 岩 溜 迸 前 峰 。昔 年 曾 此 题 名 处 ,素 壁 欹 斜 翠 藓 重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定(chū dìng)的意思:出定指把事情的结果预先定下来,不给别人选择的机会,类似于“预先定下结论”。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过从(guò cóng)的意思:相处、交往。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龛灯(kān dēng)的意思:指藏在龛内的灯,比喻隐藏在深处的才华或智慧。
揽辔(lǎn pèi)的意思:揽辔指驾驭马车时握住缰绳,引申为掌握权力或掌控局势。
离离(lí lí)的意思:形容离别的悲伤心情。
黍离(shǔ lí)的意思:黍离是指黍谷离乡,比喻离开故乡。
素壁(sù bì)的意思:指墙壁上没有涂刷任何颜色,保持原始的素净状态。
题名(tí míng)的意思:指为了表彰某人或某物的优秀之处而给予荣誉的名字或称号。
昔年(xī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代;往事
偃松(yǎn sōng)的意思:形容树木或草地倒下或躺下。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 翻译
- 稻谷和黍子稀疏满径,游人牵马走过这条小路。
斋戒时,鸟儿听到稀疏的木鱼声;僧人打坐完毕,看见松树倒伏在地。
夜晚寂静,古殿灯光映照,山岩间雨水汇成的水流冲向山峰。
当年我曾在这里题字留念,洁白的墙壁上青苔重重覆盖。
- 注释
- 禾黍:稻谷和黍子。
离离:稀疏的样子。
揽辔:牵马。
过从:走过。
趁斋:在斋戒期间。
幽鸟:深山里的鸟。
疏磬:稀疏敲击的木鱼声。
出定:僧人打坐完毕。
龛灯:寺庙内的油灯。
凝:凝聚。
古殿:古老的殿堂。
岩溜:山岩间的流水。
昔年:往年。
题名:题字留念。
素壁:洁白的墙壁。
攲斜:倾斜。
翠藓:青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人在黄山院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高僧修养之地的赞美和自我精神世界的寄托。
首句“禾黍离离一径通”以禾黍(一种野草)的疏落和小路的通达,勾勒出黄山院周围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孤独。紧接着,“游人揽辔即过从”则表现了诗人作为游客的自我定位,以及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尊重和顺应。
“趁斋幽鸟闻疏磬”通过斋堂中鸟鸣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黄山院内外的寂静与神秘。这里的“趁斋”暗示了时间是在傍晚或清晨,那时天气最为宁静,而“幽鸟闻疏磬”则让人联想到僧侣们可能就在这宁静中进行着禅修。
“出定高僧见偃松”中的“出定”有从定中出来的意味,说明诗人可能是目睹了僧侣结束冥想后,走到院外,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生长在山石间的扭曲松树。这里,“高僧见偃松”不仅展示了僧人的修养,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和宗教境界的深刻领悟。
“夜静龛灯凝古殿”则描绘了一幅夜幕低垂、院中灯火辉映于古老殿宇之中的画面,通过“龛灯”的点缀,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温馨。这里,“凝”字用得恰到好处,传达出一种时间静止的美感。
接下来的“雨馀岩溜迸前峰”,则是对黄山特有的雨后景象的细致描绘。“雨馀”指的是雨后的湿润,“岩溜”形容水流在石缝中涓涓而出,而“迸前峰”则展示了水流最终汇聚到山前的壮观场景。
最后,“昔年曾此题名处,素壁攲斜翠藓重”,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在这同一地点留下过墨香,或许是在院中某个著名的书法或画作前驻足。这里,“素壁”、“攲斜”均形容墙壁上的字迹岁月沧桑,而“翠藓重”则是对那被苔藓覆盖、显得古老而庄严景象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院自然风光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崇高,以及对佛法修养之地的尊重和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陈子长夜饮即席作歌
豪气君未除,长啸轻远游。
虽为辽海客,不识边城愁。
青丝玉壶银凿落,中宵坐我碧油幕。
海风吹天星动摇,边色横烟月澄廓。
倚笛频惊出塞声,衔怀尚拟华年乐。
黄龙东望沙茫茫,黑林树色参天长。
此行应痛永垂别,他时相忆徒慨慷。
爱君且复饮君酒,庭树摇摇挂珠斗。
梦去难攀鹤市花,醉来聊折龙城柳。
眼中万事尽飘蓬,尔我安能日携手。
故园何处五湖滨,难后逢君意转亲。
谁怜玄菟城头月,泣尽黄公垆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