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泅波欲黑,对立岸难高。
鹓鹭陪曾惯,熊罴气并豪。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李之世对浴象仪式的独特观察与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象群在水中的动态与静态之美,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
首句“且自辞天仗,群趋向禁壕”,以“辞天仗”暗示象群离开皇家仪仗队的庄严氛围,转向更为自由、接近自然的状态。“禁壕”则点明了地点,即皇家禁地内的池塘或河流,为象群提供了沐浴的场所。这一句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从庄重到轻松、从秩序到自由的过渡感。
接下来的“乍泅波欲黑,对立岸难高”,生动描绘了象群在水中嬉戏的情景。通过“波欲黑”形容水面上泛起的黑色泡沫,既表现了水的深度和力量,也暗示了象群活动的激烈程度。而“对立岸难高”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象群在水中的高度,仿佛它们在水面之上,与岸上的世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距离感。
“鹓鹭陪曾惯,熊罴气并豪”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象群与鹓鹭(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和熊罴(猛兽)相比较,分别代表了优雅与威猛。这里不仅赞美了象群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它们在皇家仪式中的重要地位和受到的尊重。
最后,“年年当此际,湔刷圉人劳”表达了对每年浴象仪式的期待与感慨。通过“湔刷圉人劳”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对参与仪式人员辛劳的体恤,也暗示了浴象仪式对于维护皇家尊严和象群健康的重要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浴象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感悟。
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肯时无不成。
如今宝塔所将圆,诸人尽发一轮心。
气急杀人因悟道,灵山会上没闲人。
大小不拘皆拽石,高低齐转普庵经。
山林岩谷皆微笑,此是如来最上因。
若有痴顽拨不转,猪楼羊棬好安身。
老僧拄杖头有眼,不打披毛戴角伦。
如是斩钉并截铁,一人了事万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