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
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这首诗是柳宗元的《答刘连州邦字》,属于唐代文学作品。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的忧虑和不满,以及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
首句“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意指连环的玉璧原本难以拆散,但如今却被迫分割,象征着国家的分裂与战乱。这里的“璧”和“符”都是权力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接着,“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形容的是战争带来的混乱与毁灭,天空中乌云密布,狂风巨浪之下的河流变得汹涌澎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对战火蔓延、生灵涂炭的悲哀。
“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则是对于士兵们在严寒中守卫边疆的情景进行刻画。这里的“负弩”和“啼寒狖”、“鸣枹”与“惊夜狵”都是表现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中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边关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里的“遥怜”意味着心怀眷恋,而“谢守”则是在赞美那些坚守在边疆的将领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战争后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危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士兵们艰苦生活的同情。这不仅展现了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学家的胸襟,同时也体现了他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所保持的情怀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