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顾 况 归 茅 山 唐 /韦 夏 卿 圣 代 为 迁 客 ,虚 皇 作 近 臣 。法 尊 称 大 洞 ,学 浅 忝 初 真 。鸾 凤 文 章 丽 ,烟 霞 翰 墨 新 。羡 君 寻 句 曲 ,白 鹄 是 三 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鹄(bái hú)的意思:白鹄意为纯洁无瑕疵的事物,也用来比喻纯真无邪的人。
代为(dài wéi)的意思:代替、代理
凤文(fèng wén)的意思:指文章或文字的优美和华丽。
翰墨(hàn mò)的意思:指书法或绘画的艺术。
近臣(jìn chén)的意思:指亲近的大臣,也泛指亲近的官员或得宠的人。
句曲(jù qǔ)的意思:指言辞巧妙,能够引人思考和理解的文辞。
鸾凤(luán fèng)的意思:鸾凤是指传说中的两种神鸟,代表着美好的事物或优秀的人物。在成语中,鸾凤常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和谐、美好的关系。
迁客(qiān kè)的意思:指迁徙的人或群体
三神(sān shén)的意思:指三位神明,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具有非凡的智慧、能力和才华。
圣代(shèng dài)的意思:指某个时代或某个领域中具有极高声望、被广泛尊敬的人物。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虚皇(xū huáng)的意思:指虚假的皇帝,比喻虚伪的权力或权威。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尊称(zūn chēng)的意思:以尊敬的方式称呼他人。
- 注释
- 圣代:指圣明的时代。
迁客:被贬谪或流放的人。
虚皇:指皇帝,这里含有虚名之意。
近臣:皇帝身边亲近的大臣。
法尊:对精通佛法者的尊称。
大洞:道教术语,指高深的道法。
学浅:学问不深。
忝:谦辞,表示惭愧地占有。
初真:道教对初入道者的称呼。
鸾凤:比喻才子佳人或优秀文人。
文章:指诗文创作。
烟霞:常用来形容山水间的美景和隐逸生活。
翰墨:借指书法、文章。
君:对对方的尊称。
寻句曲:游历山水,寻找灵感写作。
白鹄:这里指白鹄山,传说中的仙境。
三神:可能指道教中的三位神仙或圣地。
- 翻译
- 在圣明的时代被贬为迁客,空有皇帝身边的近臣之名。
尊崇佛法被称为大洞法师,学问浅薄却愧领初真之位。
你的文采如鸾凤般华美,笔墨间洋溢着烟霞般的诗意。
羡慕你游历山水,修道于白鹄山这三神之地。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夏卿的《送顾況归茅山》,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谊和对朋友才学的高度赞赏。开篇“圣代为迁客,虚皇作近臣”两句,通过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顾况的敬仰之情,将其比作是圣明时代的游子或是虚无皇帝的亲信,这既彰显了顾況的地位和才华,也反映出韦夏卿对他的尊崇。
“法尊称大洞,学浅忝初真”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学问的认可和自己的学识浅薄。法尊可能指的是佛教的高僧,大洞则是道家修炼之地,这里用来比喻顾況的学问深厚;而“学浅忝初真”则透露了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谦逊态度。
接下来的“鸾凤文章丽,烟霞翰墨新”两句,直接赞扬了顾况的文学成就。鸾凤是传说中的神鸟,比喻文章华美;烟霞则形容文章如云间霞光,飘逸而不失新颖。
最后,“羡君寻句曲,白鹄是三神”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顾況文学才华的羡慕和敬佩。白鹄(白鹅)在古代常用来象征文人的清高,这里被誉为“三神”,可见韦夏卿对于顾况文章之美、思想之深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更通过精妙的比喻和贴切的赞词,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高度认可,是一篇充满文艺气息和深情寄托的送别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路花
山烟掠草低,江月披云湿。风声宵未了,钟声急。
寒鸦何事,独在枝头立。
老来诸病集,客里光阴,驶如驰马难絷。
怀新思故,记一长遗十。颓墉围废宇、凭谁葺。
阶前冷露,似向离人泣。
岁暮蛟龙蛰,干将挂壁,任他苔镛生涩。
题安仁余氏留馀堂
君不见石季伦,对案方丈皆公珍。
珊瑚夜光视如土,宁知汨没同埃尘。
又不见李赞皇,平生鼎食满万羊。
中厨烟火宵未冷,诏书趣使趋南荒。
金谷名园委蔓草,平泉荆棘无人扫。
荣华瞬息可柰何,空令过者伤怀抱。
世人积金贻子孙,一朝金尽难复论。
古来天道有好还,君看汉代干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