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望 定 州 寺 唐 /王 建 回 看 佛 阁 青 山 半 ,三 四 年 前 到 上 头 。省 得 老 僧 留 不 住 ,重 寻 更 可 有 因 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佛阁(fó gé)的意思:指寺庙或寺院。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山半(shān bàn)的意思:山的一半,指山势的高峻险峻。
上头(shàng tou)的意思:指在地位、权力、能力等方面高于自己的人或事物。
省得(shěng de)的意思:省去、避免
因由(yīn yóu)的意思:因为原因或事由
有因(yǒu yīn)的意思:有原因、有缘由。
- 注释
- 回看:回头看向。
佛阁:佛教寺庙的楼阁。
青山:长满绿色植被的山。
三四年前:大约三、四年前。
到上头:到达山顶或高处。
省得:回想起来。
老僧:年老的和尚。
留不住:无法使我留下。
重寻:再次寻找或访问。
更可有因由:或许有其他原因。
- 翻译
- 回头望向佛寺在青山半腰处,三四年前我曾到过那山顶。
想起老和尚当时未能留住我,如今重访或许别有缘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回忆与重返。"回看佛阁青山半"一句,通过“半”字,巧妙地表达了一种既完整又留有遗憾的情感色彩,既有对美好景致的怀念,也有对过往岁月的反思。"三四年前到上头"则明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深刻。
"省得老僧留不住"一句中,“省得”表达了一种感慨,暗示着诗人对当时情景的理解与领悟,而“老僧留不住”则是对过去无常的一种无奈。这里的“老僧”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状态。
"重寻更可有因由"表达了诗人想要再次寻访这个地方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对往事的眷恋和追求内心安宁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这样的抒情,展现了一种超越物外、追求心灵寄托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日,相遇于宋。凡十五年,忧乐出处,有不可胜言者。而定国学道有得,百念灰冷,而颜益壮,顾予衰病,
菊盏萸囊自古传,长房宁复是臞仙。
应从汉武横汾日,数到刘公戏马年。
对玉山人今老矣,见恒河性故依然。
王郎九日诗千首,今赋黄楼第二篇。
送王竦朝散赴阙
我家衡山公,清而畏人知。
臧否不出口,默识如蓍龟。
擢子拱把中,云有骥騄姿。
胡为三十载,尚作穷苦词。
丈人不妄语,未效此何疑。
揭来清颍上,泪湿中郎诗。
怪我一年长,而作十年衰。
同时几人在,岂敢怨白髭。
愿言指松柏,永与霜雪期。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慎欣然亦作一绝,送客出门,归入室,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余,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乃追次慎韵·其二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