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闻一剑传唐主,长拥千山护蜀城。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王 侍 中 谒 张 恶 子 庙 唐 /萧 遘 青 骨 祀 吴 谁 让 德 ,紫 华 居 越 亦 知 名 。未 闻 一 剑 传 唐 主 ,长 拥 千 山 护 蜀 城 。斩 马 威 棱 应 扫 荡 ,截 蛟 锋 刃 俟 升 平 。酂 侯 为 国 亲 箫 鼓 ,堂 上 神 筹 更 布 兵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兵(bù bīng)的意思:指在战争中部署军队,布置兵力。
锋刃(fēng rèn)的意思:指刀剑等锋利的刃口,也比喻尖锐、锐利的思想、言辞等。形容非常锐利、尖刻。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青骨(qīng gǔ)的意思:形容人年轻时的精力旺盛和容貌美丽。
让德(ràng dé)的意思:指以德行为依归,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
扫荡(sǎo dàng)的意思:指彻底清除、肃清、消灭。
上神(shàng sh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超凡才能、无可匹敌的人物。
神筹(shén chóu)的意思:指聪明智慧的谋划和计策。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威棱(wēi léng)的意思:形容威严、庄重,有威力的样子。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斩马(zhǎn mǎ)的意思:斩马指的是斩断马鞭,比喻断绝他人的交往或联系。
知名(zhī míng)的意思:广为人知,名声大。
- 注释
- 青骨:可能指代青色的骨头或者象征着某种精神的圣地。
紫华:紫色的花朵或象征高贵的色彩。
居越:越地,古代中国的一个区域。
一剑:象征力量和忠诚的武器。
唐主:唐朝的君主。
斩马威棱:形容剑的威力强大,能轻易斩断马匹。
截蛟:斩杀蛟龙,比喻消灭强敌。
酂侯: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代某位有威望的将领。
箫鼓:乐器,此处可能指代军事行动的号角声。
- 翻译
- 谁在青骨之地祭祀吴地的美德,紫色华光的居所也在越地闻名。
从未听说一把剑能传给唐朝君主,它长久守卫着千山以护蜀地之城。
剑威如斩马般扫除不平,期待在太平盛世展现其锋芒。
酂侯为了国家亲自击鼓指挥,堂上运筹帷幄再布兵法。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萧遘的作品,名为《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于特定场合的诗,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
“青骨祀吴谁让德”一句中,“青骨”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先祖或英雄人物,“祀吴”则是祭祀吴国的意思。这里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英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敬仰。
“紫华居越亦知名”一句中,“紫华”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是象征性的名称,而“居越”则可能暗示着古代越国的历史沧桑。这里强调的是,尽管时代变迁,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事迹依然被人铭记。
“未闻一剑传唐主,长拥千山护蜀城”两句,通过对唐朝某位君主的一把宝剑以及其保护巴蜀地区的能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央王朝的信任和期待,以及对于边疆安全的关注。
“斩马威棱应扫荡,截蛟锋刃俟升平”两句中,“斩马威棱”可能指的是某位武将或英雄人物对敌人的英勇斩杀,而“截蛟锋刃俟升平”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力挽狂澜、平定动乱的情景。这里通过对战事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酂侯为国亲箫鼓,堂上神筹更布兵”两句中,“酂侯”可能是古代某位有勇武之名的人物,而“为国亲箫鼓”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为国家效力的赞扬。接着的“堂上神筹更布兵”则描绘了一种筹划军事、布置兵力以应对外来威胁的情景,反映出诗人的战略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英雄人物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全和民族未来的关切,以及对于英杰人物所展现出的力量与勇气的敬仰。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也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雨沙
老鲲呼乾北溟水,烛龙衔火烧余滓。
一片狂沙乘断飙,飞度江南数千里。
谁言天上无行人,空中乱落车马尘。
青皇严令禁不得,掩却人间明媚春。
羲和想迷西崦路,午景徘徊愁作暮。
鼎湖神后拟重来,鬼蚩妒口吹黄雾。
阴气野霾韬百灵,烟埃眯眼花冥冥。
海天月浪洗一夜,明朝水绿山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