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透(cān tòu)的意思:理解透彻,洞悉其中的道理或真相。
传授(chuán shòu)的意思:传授指传递、教授知识、技能或经验给他人。
杜宇(dù yǔ)的意思:指难以驯服的鸟类,比喻难以驾驭或控制的人或事物。
而后(ér hòu)的意思:表示某种行动或事件在另一种行动或事件之后发生。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机括(jī kuò)的意思:
亦作“ 机栝 ”。1.弩上发矢的机件。《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成玄英 疏:“机,弩牙也。栝,箭栝也。”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来之沓沓,畏之惴惴……若矛戟之衝也,机栝之发也。”
(2).喻治事的权柄或事物的关键。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稜 统机括,知其虚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盖中宫危则皇长子危,长子危则宗庙社稷危,此回天机括,曲突徙薪上策。”
(3).犹机关。机械发动的部分。《红楼梦》第四一回:“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前序》:“军营杀贼所需,称之为利器者,半购之外国,机括偶坏,修葺无人。”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七:“又给我们看一新式的 意大利 钢琴,可以不按自鸣,谱子从琴背插入,机括开时音调佳妙无比。”
(4).计谋;心思。 明 宋濂 《凝道记·终胥符》:“ 龙门子 生 龙门 大山长谷间,质素浑朴,若蚩人然。机括智譎之事皆不能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 秀童 要取壶酒与阿爹散闷,是一团孝顺之心。谁知人心不同,到挑动了家长的一个机括,险些儿送了 秀童 的性命。”开昼(kāi zhòu)的意思:指黎明时分,天刚亮的时候。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前车(qián chē)的意思:指以前的事例或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数字(shù zì)的意思:数字指代数目和计算,也可以表示数量和数值。
太玄(tài xuán)的意思:极其深奥难解的道理或事物。
谈天(tán tiān)的意思:指无所事事地闲谈或聊天,没有实际行动或目的。
天真(tiān zhēn)的意思:形容人心地纯洁,不加掩饰,不存心机。
天口(tiān kǒu)的意思:指人们常说的天上有口,各种言行都能被神明知晓,形容人的言行应该谨慎。
先天(xiān tiān)的意思:指与生俱来的天赋或先天条件。
心胸(xīn xi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胸怀、心境和气度。
心画(xīn huà)的意思:指凭借内心的想象力绘制出美好的景象或形象。
星宿(xīng xiù)的意思:指星星在夜空中的分布和排列。
玄机(xuán jī)的意思:指深奥难解的道理或秘密。
易字(yì zì)的意思:非常容易,像翻手掌一样简单
真是(zhē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真实性或确实性。
知得(zhī de)的意思: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透彻。
- 鉴赏
这首元代胡炳文的《满江红·吴又玄得其伯父子云太博易学游戏玄折字间论人穷达贵贱累多奇中作此赠之》是一首表达对易学深奥理解的词作。词中以"一画先天"开篇,强调易学中的太极图意,暗示易理蕴含着宇宙的至高智慧。接着提到"子云传授",暗指易学源于古代学者扬雄(字子云)的传承。
"杜宇一声春欲晓,牡丹几朵花开昼"通过自然景象,寓言易学如春天般生机勃勃,揭示了易学对于人生变化的象征意义。"问尧夫、数字自何来"则借后蜀皇帝孟昶(字尧夫)的典故,探讨易数的起源和深邃。
"心胸里,罗星宿。心画上,占爻繇"描绘了研究者的心境与实践,将易学融入内心世界,通过占卜预测吉凶。"看肆中帘捲,门前车辏"形象地描述了易学在社会中的应用,易经解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易字分明书日月,□天真是谈天口"赞美易学文字如同书写天地日月,谈论时充满真知灼见。最后以"岂太玄而后遂无玄,如今又"收束,表达了对易学无穷无尽、历久弥新的赞叹,认为易学的玄妙并未因时间推移而减少,反而在当今仍有其深远影响。
整首词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易学的敬仰与深入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絜斋世丈以西园述怀集苏六十韵诗见示,为赋五古四章·其一
群山走沧海,南戒开越门。
峨峨观察使,坐镇潮梅循。
驻节古揭阳,一官清而尊。
南辖极罗浮,坡仙屐齿存。
谁携洞天石,磊砢开西园。
园中何所有,花木环当轩。
自官传舍视,榛莽日翳昏。
文明变草昧,公复开其屯。
异石扶使立,奇花植令蕃。
春风与夏雨,草木初承恩。
岂惟逮草木,民庶咸欣欣。
阴阳气互伏,节候交寒温。
晓视花上露,已作秋霜痕。
登高望远海,濛濛遮朝暾。
青山何苍茫,一发连中原。
秋心正伊郁,安能寂无言?
自持千古心,远与坡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