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江门崖》
《过江门崖》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律诗

三年谪宦沮蛮氛,天放扁舟下楚云。

归信先春雁到,閒心期白鸥群。

晴溪欲转新年色,苍壁多遗古篆文。

此地从来山水胜,它时回首江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鸥(bái ōu)的意思:白色的海鸥,比喻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古篆(gǔ zhuàn)的意思:古代的一种篆刻字体,形状方正,笔画繁多。

归信(guī xìn)的意思:归信指的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或者真理的坚定信仰和归属感。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江门(jiāng mén)的意思:指人口众多、繁华热闹的地方。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它时(tā shí)的意思:它时是指别人的时候,自己不在场的意思。

天放(tiān fàng)的意思:指自然界的天气放晴,形容事物恢复正常或困境解除。

先春(xiān chūn)的意思:指在春季之前,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新年(xīn nián)的意思:指每年的开始,即公历的1月1日,也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心期(xīn qī)的意思:心愿、志向。

谪宦(zhé huàn)的意思:指被贬谪到边远地方担任官职。

篆文(zhuàn wén)的意思:篆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字形式,也是汉字的最早形态之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王守仁所作的《过江门崖》。诗中描绘了诗人从贬谪之地返回江南,乘舟经过江门崖的情景。首句“三年谪宦沮蛮氛”,点明了诗人的贬谪经历,以及在蛮荒之地的岁月。接着“天放扁舟下楚云”一句,以“扁舟”和“楚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由自在、随风而行的归途景象。

“归信应先春雁到,闲心期与白鸥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期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愿。春雁的到来预示着归家的喜悦,而与白鸥为伴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晴溪欲转新年色,苍壁多遗古篆文”描绘了沿途景色的变化与历史的痕迹。晴朗的溪流映照出新年的生机,古老的石壁上刻写着历史的印记。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最后,“此地从来山水胜,它时回首忆江门”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怀念。无论未来身在何处,心中都会怀念这次经过江门崖的旅程,以及那里的山水之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史记三十六首·其三十六卫青

风沙夜击武刚军,雪压弓刀几尺馀。

晓上阗颜山上望,不知何路逐单于。

(0)

苏州十二景·其九玄墓山

万峰寺下五湖水,漾漾溶溶掩映中。

独倚层栏看不尽,一时楼阁起秋风。

(0)

夏日园亭七首·其七

自有灵根自不知,浮生何苦事支离。

内庭销尽元精秘,欲养纯阳觉已迟。

(0)

塞上曲

羽书飞奏汉明光,诏护诸军出塞场。

捲甲夜趋邀虏骑,弯弧秋净射天狼。

黑山戍外云光白,青海城边日色黄。

沙漠未清心不死,梦中犹逐左贤王。

(0)

罗浮八首·其五梅花村

彩云轩近朱明洞,洞口梅花尚有村。

㶁㶁涧声喧水碓,阴阴松叶护柴门。

空馀草舍千年迹,无复疏枝月夜魂。

济胜自应频驻屧,可谁重与倒芳樽。

(0)

五游诗·其一

我思游兮泰山,天孙标胜东齐间。

上有丈人千丈之突兀,下有黄河一带之萦环。

秦封汉策秘不可睹,石闾金阙窅而难攀。

安得采芝二童为我导,坐观海日赤腾空洞开心颜。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