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散荒营吹戍笛,僧从败屋起茶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真 州 北 山 宋 /刘 克 庄 忆 昔 胡 儿 入 控 弦 ,官 军 迎 战 北 山 边 。笳 箫 有 主 安 新 葬 ,蓑 笠 无 人 垦 废 田 。兵 散 荒 营 吹 戌 笛 ,僧 从 败 屋 卢 茶 烟 。遥 怜 钟 阜 诸 峰 好 ,闲 锁 行 宫 九 十 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山(běi shān)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山岭,比喻高山或偏僻的地方。
官军(guān jūn)的意思:指官方的军队,也泛指政府的武装力量。
胡儿(hú ér)的意思:形容人行动放纵,不拘束。
笳箫(jiā xiāo)的意思:笳箫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用来表示悲伤、哀思的情感。在成语中,笳箫常用来比喻悲哀、伤感的情绪。
九十(jiǔ shí)的意思:指年纪大,年纪已经接近九十岁。
控弦(kòng xián)的意思:控制弦音。
起茶(qǐ chá)的意思:起茶是一个中国成语,意思是为客人沏茶。它比喻主动服务他人,以表示尊重和关怀。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蓑笠(suō lì)的意思:指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形容农民劳作的模样。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行宫(xíng gōng)的意思:行宫指的是皇帝或高官的行宫。
迎战(yíng zhàn)的意思:主动迎接战斗或挑战
有主(yǒu zhǔ)的意思:指有主见、有决断力、有责任心。
钟阜(zhōng fù)的意思:指人的声音洪亮激昂,有力量和感染力。
- 注释
- 胡儿:指胡人,这里可能指入侵者。
官军:朝廷军队。
北山边:战场地点。
笳箫: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用于哀悼或庆祝。
新葬:刚下葬的人。
蓑笠:农夫的雨具,象征农田无人照料。
垦废田:开垦荒废的土地。
兵散:军队解散。
荒营:废弃的军营。
戍笛:军中的号角或笛子,用于传达命令或警报。
败屋:破败的房子。
钟阜:可能指地名,有山峰的地方。
行宫:皇帝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殿。
九十年:表示时间长久。
- 翻译
- 回忆起当年胡人挥舞弓箭,官军在北山边抵御迎战。
军中的笳箫声中,有人为新亡者举行葬礼,而废弃的田地无人耕种。
战后的营地空荡,只有戍笛声回荡,僧人在破败的屋子里升起煮茶的炊烟。
远方的钟阜群峰依旧优美,但那昔日的行宫已闲置九十年,显得寂寞无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后的荒凉景象和深远的怀念之情。"忆昔胡儿入控弦,官军迎战北山边"两句,通过“胡儿”这一带有异族特征的词语,以及“控弦”、“迎战”的动作,勾勒出一场激烈的战争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战事的回忆。
"笳箫有主安新葬,蓑笠无人垦废田"这两句则转向和平生活的破败。"笳箫"是古代军中的乐器,而现在却被用于丧礼之中,表明战争过后生命的消逝;而“蓑笠”一词,则指的是农民劳作时戴的斗笠,现在却无人使用,田地荒废。
"兵散荒营吹戍笛,僧从败屋起茶烟"两句中,“戍笛”的声音在荒凉的营垒中回荡,与“败屋”中升腾的茶烟交织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这里的“兵散”和“败屋”,无疑是对战争后果的一种描绘。
最后两句"遥怜钟阜诸峰好,闲锁行宫九十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长河中某个时期的深切感慨。"钟阜诸峰"的壮丽,是与之前的荒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而"闲锁行宫九十年"则更是对时间流逝和历史沉淀的一种无声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与和平、生命与死亡、自然美与人事废墟的反复咏哦,展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诗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健马篇
健马可用而不可用,老马不可用而可用。
君不见健马一日可万里,腾风掣电血微泚,失脚已困沟中水。
健马不可用而可用,老马可用而不可用。
君不见老马百战胆不寒,出生入死天地宽,血肉臭腐皮骨干。
马兮马兮予心酸。
长亭怨慢.读慈博词,因忆查颠山初掘凿时,主人欲以风雅为商业倡,余亦狗虱戏中演员之一。地既幽旷,酒肴亦丰腆。及声气既开,主人意倦,局以屡变,而竟至于散。今偶到凭眺,古榕虽存,而诸人多物故者,因借题抒感尔
野风聚、落花飞絮。好个吟壶,幽深庭户。
七步催成,半閒偷得幸天许。
绿阴十亩,凉健我、榕门树。
爪甲若非龙,那得见、蜿蜒如此。日暮。
瞰洋场灯火,浮出市声无数。
风签月券,喜先荷、东皇支付。
莫误认、蛮海春多,毕竟是、燕莺无主。
试检点、高阳鹤发,几余霜缕。
摸鱼儿.题陈炳权校长万里封侯图
好男儿、峥嵘头角。何甘窗下枯槁。
横腰三尺青蛇剑,风雨欲来狂啸。吟未了。
起健者班生,商略从戎好。长门官道。
是万里初程,一鞭先路,忍恋栈边草。
西陲事,天末狼烽正照。将军度幕征剿。
燕然麟阁真机会,休负锦旌牙纛。君莫笑。
王尊驭、俳佪陇坂供凭眺。沿边荡扫。
须脚踢黄龙,腰悬金印,尚及人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