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灯宵(dēng xiāo)的意思:指夜晚的灯火和夜市的繁华景象。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今昔(jīn xī)的意思: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示时间的变迁和事物的变化。
乐地(lè dì)的意思:形容非常高兴或欣喜的心情。
邻曲(lín qǔ)的意思:指邻居之间相互交往,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秋半(qiū bàn)的意思:指秋季的一半,比喻时间的过半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
时新(shí xīn)的意思:指新时代的新事物或新思潮。
岁时(suì shí)的意思:指一年的季节和时节。
童行(tóng xí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出行,也用来形容无知无畏的行为。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宵月(xiāo yuè)的意思:宵月指的是夜晚的月亮,也用来形容月亮在夜晚中显得特别明亮。
行乐(xíng lè)的意思:指自由自在地行动和享受生活的乐趣。
仰成(yǎng chéng)的意思:指对别人的成就、才能或品质表示钦佩、敬仰之情。
幽怀(yōu huái)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思念或忧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一个普通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更替中自然与人文的微妙变化。
首句“隔年秋半夜”,点明时间背景,暗示季节的转换,秋天的夜晚与即将到来的新春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接着,“风俗验晴阴”一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智慧。
“岂谓灯宵月,微云无处寻”两句,描绘了春夜的景色。在元宵节的灯火映照下,本应明亮的月亮被轻薄的云层遮掩,难以寻觅,这种景象既增添了节日的神秘感,也暗含了自然界中不可预知的变化。
“儿童行乐地,邻曲岁时新”则转向了人间的欢乐场景。孩子们在节日里尽情嬉戏,邻里之间共享着新年的喜悦,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最后,“俯仰成今昔,幽怀付醉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岁月的变迁,诗人选择通过饮酒吟诗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思绪,既是对过往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早春时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对镜
閒愁自昔,到如今当得,雪欺霜负。
云亚天低抬不起,随意白衣苍狗。
剑跃双龙,笔摇五岳,也是閒筋斗。
蝶黏蛛网,丝毫动得还否。
别有一线霏微,轻丝杪忽,系蟠泥秋藕。
一恁败荷凋叶尽,自有玉香灵透。
眉下双岩,电光犹射,独运枯杨肘。
无情日月,也须如此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