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儿齐郑乐,争妍学楚腰。
众中俱不笑,座上莫相撩。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夜晚的宴会上,妓女们表演音乐与舞蹈的场景。诗中的“烛华似明月,鬟影胜飞桥”两句,以明月和飞桥来比喻烛光下妓女们的发髻之美丽,形象生动。接着,“妓儿齐郑乐,争妍学楚腰”则展现了妓女们在音乐与舞蹈中竞相展示美态的情景,其中“郑乐”和“楚腰”分别指代古代的音乐和体态之美。
“新歌自作曲,旧瑟不须调”两句,表达了妓女们即兴创作新歌,无需调整旧乐器的意味,暗示了她们技艺的高超和创新精神。“众中俱不笑,座上莫相撩”则通过宴会中人们的表现,侧面烘托出妓女们表演的精彩与得体,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和谐与欣赏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对艺术表演的欣赏与尊重,以及妓女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角色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