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非照境境非存,光境俱忘复是痕。
《颂古四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昌所作的《颂古四首》中的第三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光与境的关系,以及自然景象中蕴含的哲理。
首句“光非照境境非存”表达的是光并非仅仅照亮环境,环境的存在也不依赖于光的照射。这里暗示了光与境的相互独立,同时也揭示了万物相对性的一面,即没有固定的实体可以孤立存在。
次句“光境俱忘复是痕”进一步深化这一思想,当光和境都被忘记,不被感知时,它们留下的痕迹仍然存在,可能是指心灵的体验或感悟,超越了具体的物质世界。
后两句“百鸟不来春已老,落华流水绕江村”描绘了一幅春天消逝、万物凋零的画面,鸟儿不再飞来,落花随流水漂泊,环绕着江边的村庄。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寓含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光境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本质和时间的无情,体现了禅宗崇尚的空灵境界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港口野步怀归
天宇空青晚更佳,溪头滑石路攲斜。
山深苦竹方抽笋,日暖甘菘始放花。
莎草墙垣沾燕屎,棘针篱落聚蚕沙。
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