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熹在淳熙甲辰年中春时节,在武夷山的精舍闲居时创作的十首《武夷棹歌》中的第三首。诗中以“二曲亭亭玉女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玉女峰的高耸挺拔和清秀之美,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临水而立,似乎在为水边的景色增添一份柔美。接下来,“插花临水为谁容”,进一步渲染了玉女峰的美丽,仿佛她身着盛装,装扮一新,只为迎接水边的美景,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随后,“道人不复荒台梦”,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这里的“道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泛指隐士或修行者。荒台梦的消失,意味着过去的岁月已不再,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留恋,同时也暗示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投入。
最后,“兴入前山翠几重”收尾,将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景物引向更远的山峦,绿意盎然的山色仿佛激发了诗人的兴致,让他心驰神往,想要探索那未知的山岭深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哨遍..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
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
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
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
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
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
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
负了山灵誓。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
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
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
把芒鞋整顿,归来閒憩。
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
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
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
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哨遍..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明·董以宁】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负了山灵誓。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把芒鞋整顿,归来閒憩。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3967c6916ce22c0178.html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九日
每到重阳,扶老母、登高楼上。
便拟就、三冬日暖,初移帷帐。
此际楼空浑不见,凄凉索奠黄花酿。
自看来、先做白衣人,谁相饷。鸡骨在,愁难状。
马鬣在,贫难葬。问侧身天地,那堪俯仰。
漫把茱萸灵几插,未知母去今何傍。
想幽魂、也向夜台登,将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