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辟兵(pì bīng)的意思:辟去敌军,使军队不再进攻或者不再侵略。
兵符(bīng fú)的意思:兵符指的是古代将军或统帅所使用的军令牌,也用来比喻掌握军权或决定胜负的权力。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多时(duō shí)的意思:指时间长久、时光流转。
歌唱(gē chàng)的意思:形容社会安定、太平盛世。
皓腕(hào wàn)的意思:形容手臂皮肤白皙光滑,如玉一般。
嗟吁(jiē yù)的意思:表示叹息、感叹、慨叹的意思。
今岁(jīn suì)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特指即将到来的新年。
竞渡(jìng dù)的意思:指竞赛时双方争相奋力冲刺,比喻双方力量悬殊,势均力敌,争胜激烈。
兰桡(lán náo)的意思:形容文采华美的诗文。
离骚(lí sāo)的意思:指离散、离别之愁。
木兰(mù lán)的意思:指女子扮男装或女子代替男子去从军的事情。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提起(tí qǐ)的意思:提起指的是拿起、抬起或提醒某人某事。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忘却(wàng què)的意思:指遗忘或淡忘某事或某人。
雪屋(xuě wū)的意思:指在冰雪覆盖的环境中建造的临时住所。
依稀(yī xī)的意思:模糊地看到或记得,不清晰或不确切地知道。
重新(chóng xīn)的意思:重新表示重新开始或重新做某事。
辟兵符(pì bīng fú)的意思:指能够避免战争或保护自己免受战争侵害的符箓或法术。
- 鉴赏
这首《虞美人·端午闺词四首(其四)》由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描绘了端午节期间女子在闺房中度过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句“年年竞渡喧歌唱,雪屋崩银浪”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通过“雪屋崩银浪”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龙舟划过水面时激起的壮观波浪,同时也暗示了端午节的热烈气氛。
接着,“如今不见木兰桡,门掩一庭微雨读离骚”则转向了女子在家中独自度过的端午节。这里的“木兰桡”指的是古代女子用来划船的工具,与龙舟竞渡形成对比,暗示了女子无法参与传统活动的遗憾。而“门掩一庭微雨”则营造了一种静谧、略带忧郁的氛围,女子在细雨中独自阅读屈原的《离骚》,表达了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风前皓腕缠红缕,往事依稀数”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端午节期间的动作——她可能是在手腕上缠绕着红色的丝线,这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驱邪避祸。这一动作勾起了她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最后,“多时忘却辟兵符,今岁重新提起暗嗟吁”表达了女子对传统习俗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她曾经忘记了那些用于辟邪的“辟兵符”,但在这一年重新想起,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叹息,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传统节日中的情感世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缅怀,也蕴含着对个人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阴
微雨方洒润,轻云时酿泽。
晚来望西山,峰头萦絮白。
初月乍韬光,高旻亦收碧。
旱暵既云久,待霖情孔剧。
矧多暍死人,余忧日以益。
不雨则无禾,千里地将赤。
省愆愆每多,竭诚诚未格。
嗟予实凉德,苍生其何厄。
迩来甘膏零,继此常霂霢。
盾日已知畏,宣云觉堪惜。
何当沛渥优,沃予愁怀惄。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