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老 竹 宋 /艾 性 夫 苍 黄 瘦 硬 立 颓 垣 ,疑 是 栽 时 第 一 根 。早 岁 孤 君 惟 二 子 ,暮 年 千 亩 尽 诸 孙 。雨 鞭 老 迸 苍 龙 骨 ,霜 节 寒 封 古 藓 痕 。消 得 培 滋 号 尊 者 ,把 诗 题 作 野 人 轩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龙(cāng lóng)的意思:形容威武雄壮的龙
苍黄(cāng huáng)的意思:形容颜色苍白、黯淡,也用来形容人衰老、消瘦。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龙骨(lóng gǔ)的意思: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也比喻事物的主要支持或依靠。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千亩(qiān mǔ)的意思:形容田地面积广阔。
诗题(shī tí)的意思:指作为诗歌创作题目的内容或主题。
瘦硬(shòu yìng)的意思:形容人体瘦削而有力。
霜节(shuāng jié)的意思:霜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秋季初霜的时候。
消得(xiāo de)的意思:指消除、解决问题或难题。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一根(yī gēn)的意思:指一个,表示数量为一。
早岁(zǎo suì)的意思:早年,年幼的时候。
诸孙(zhū sūn)的意思:指众多的孙子,表示后代繁多、子孙众多。
尊者(zūn zhě)的意思:指受人尊敬的人,具有威望和权威的人。
- 注释
- 苍黄:形容树木的枯黄。
颓垣:破败的墙。
栽时:种植的时候。
第一根:最初的树干。
孤君:指树,也暗示孤独的主人。
惟二子:只有两个儿子。
暮年:晚年。
尽诸孙:众多的孙子。
雨鞭:比喻雨点打击。
苍龙骨:形容老树的坚硬枝干。
霜节:霜冻的季节。
古藓痕:古老的苔藓痕迹。
培滋:滋养生长。
尊者:受尊敬的人,这里指树。
野人轩:作者为自己书房的别称,可能含有自谦之意。
- 翻译
- 在破败的墙边,一棵枯瘦挺立,仿佛是当初种植时的第一根树干。
年轻时只有你和两个儿子相伴,晚年却有成千上万的孙子们继承这片田地。
雨点敲打在老树的骨头上,霜冻留下痕迹,覆盖在古老的苔藓上。
这棵树滋养了家族,值得尊称为‘尊者’,我将为它题写一首诗,称作‘野人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竹子的生动图景,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开篇“苍黄瘦硬立颓垣”四字勾勒出一副枯槁挺拔的老竹形象,“疑是栽时第一根”则让人浮想联翩,似乎这棵竹子便是当年种植之初的那一根。
“早岁孤君惟二子”透露出竹子的生长轨迹,从孤独到繁衍,充满了生命力的象征。而“暮年千亩尽诸孙”则描绘出老竹在晚年时已经繁衍成片,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在空间上扩张开来,形成了一片竹海。
“雨鞭老迸苍龙骨”一句借用了雨打竹叶的声音,如同老迸的鼓点,将时间的痕迹和自然力的洗礼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霜节寒封古藓痕”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似乎连霜凛也无法摧毁这份生命力,只能将其封存起来。
最后,“消得培滋号尊者”一句中,“消得”二字表达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而“把诗题作野人轩”则是诗人对这幅画面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赞美,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老竹生长环境和生命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戊辰九月六日赠别毛其人归里
调刁陨风叶,翩反恋故枝。
闻君束归装,游子动离思。
行行高原上,伫立望征骊。
仰视归飞鸟,心随白云驰。
初君登科日,英姿生光辉。
轻裘拥高坐,焕若东出曦。
风尘近十载,奔走长安逵。
黑貂既已敝,面目空复黧。
哀我龙钟态,对叹不自持。
计君归闾门,升堂拜慈帏。
呼洗为儿盥,呼食哺儿饥。
功名岂不念,顾亦爱其私。
小人亦有母,白发两肩垂。
自春徂秋夏,远游历三时。
家贫失儒业,诸子任游嬉。
乃从千里外,为人章句师。
奇字不堪煮,九月未授衣。
行将舍之去,挂经把锄犁。
小珠山之麓,书带草离离。
先贤有遗训,良田在耘耔。
养志事躬耕,相约共畬菑。
将子无寒盟,春深以为期。
《戊辰九月六日赠别毛其人归里》【清·法坤宏】调刁陨风叶,翩反恋故枝。闻君束归装,游子动离思。行行高原上,伫立望征骊。仰视归飞鸟,心随白云驰。初君登科日,英姿生光辉。轻裘拥高坐,焕若东出曦。风尘近十载,奔走长安逵。黑貂既已敝,面目空复黧。哀我龙钟态,对叹不自持。计君归闾门,升堂拜慈帏。呼洗为儿盥,呼食哺儿饥。功名岂不念,顾亦爱其私。小人亦有母,白发两肩垂。自春徂秋夏,远游历三时。家贫失儒业,诸子任游嬉。乃从千里外,为人章句师。奇字不堪煮,九月未授衣。行将舍之去,挂经把锄犁。小珠山之麓,书带草离离。先贤有遗训,良田在耘耔。养志事躬耕,相约共畬菑。将子无寒盟,春深以为期。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367c6a5f8c889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