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及馀月,身与万物旅。
忧食及麦秋,憩劳恋槐午。
深嶂留馀春,高原逆初暑。
高原(gāo yuán)的意思:指海拔相对较高的广阔平坦地带。
浣花(huàn huā)的意思:洗净花朵,比喻精心装饰。
恍若(huǎng ruò)的意思:形容事物看起来像,仿佛是另一种状态或形态。
麦秋(mài qiū)的意思:指麦子成熟的季节,也比喻事物到了成熟、收获的时候。
梅雨(méi yǔ)的意思:指梅花盛开时节的雨水,也比喻一年中的雨季。
陌头(mò tóu)的意思:指在陌生的地方或陌生的人面前。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曲宴(qǔ yàn)的意思:指宴会上的曲艺表演,也用来形容宴会热闹非凡。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头人(tóu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团体中担任首要地位的人物。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宴赏(yàn shǎng)的意思:宴请并赏赐客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行途中所见之景和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首句“西行及馀月,身与万物旅”开篇即点明行程,诗人与万物一同西行,暗示着旅途的漫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接着,“鴶鵛鸣我前,千山富梅雨”两句,通过生动的鸟鸣声和满山的梅雨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生机与湿润之美。诗人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与之对话,体验着四季更迭带来的不同感受。
“忧食及麦秋,憩劳恋槐午”则转而表达对生活的忧虑与对休息的渴望。麦秋时节,诗人可能在为食物担忧,而午后在槐树下小憩,心中却充满了对宁静的眷恋。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以及对片刻安宁的向往。
“深嶂留馀春,高原逆初暑”描绘了春天的余韵在深谷中回荡,而高原上却已感受到初夏的炎热。这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诗人旅程的不断前行,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
“芳景一以移,恍若岁无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仿佛一年的主宰权被时间悄悄夺走。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是许多文人墨客共同的情感体验。
最后,“空缅曲宴赏,方乖浣花侣。长为陌头人,日月不我与”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忧虑。他自嘲地称自己为“陌头人”,意味着他始终在路上,无法停留享受生活,日月匆匆,似乎与他无关。这种自我反思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生活、时间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记录,更是心灵之旅的写照,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胜日来良朋,相招出茅屋。
壮观穷名山,所历清心目。
山人白云端,苍翠罗脩竹。
鹤发笑相逢,坐谈此君熟。
苔径递幽阴,轩楹净如玉。
尘虑蝉已蜕,道心露新沐。
主宾偶一契,题诗惬素欲。
徘徊话别迟,夤缘看未足。
归卧梅窗云,馀兴犹可掬。
何当载酒来,重寻咏淇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