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禅 月 大 师 见 赠 唐 /罗 隐 高 僧 惠 我 七 言 诗 ,顿 豁 尘 心 展 白 眉 。秀 似 谷 中 花 媚 日 ,清 如 潭 底 月 圆 时 。应 观 法 界 莲 千 叶 ,肯 折 人 间 桂 一 支 。漂 荡 秦 吴 十 馀 载 ,因 循 犹 恨 识 师 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眉(bái méi)的意思:指在同类中最出色、最杰出的人或物。
尘心(ch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杂念等。
顿豁(dùn huō)的意思:指突然豁然开朗,心情舒畅。
法界(fǎ jiè)的意思: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范围或界限。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观法(guān fǎ)的意思:观察法律、法规,了解和遵守法律。
漂荡(piāo dàng)的意思:形容人在外流浪、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
七言(qī yán)的意思:七个字的诗句或文章。
千叶(qiān yè)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多端。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因循(yīn xún)的意思:指按照旧习惯或固定模式行事,不求创新或改进。
七言诗(qī yán shī)的意思: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七个字组成。
- 注释
- 高僧:有学问、德高望重的僧人。
豁:使开阔,使开朗。
尘心:世俗的心思。
白眉:形容人的眉毛洁白或神情和蔼。
秀似:像……一样秀丽。
谷中花:山谷里的花朵,比喻女子的美丽。
媚日:在阳光下显得娇媚。
潭底月:潭水中的月亮,比喻清澈明亮。
法界:佛教术语,指一切法的总称,也指佛法世界。
莲千叶:象征清净无染的佛法。
肯折:愿意折取,表示珍视。
人间桂:人间的桂花,象征美好的事物。
秦吴:古代中国两个地区,这里泛指地方。
十馀载:十多年。
因循:拖延,错过。
识师迟:认识她太晚。
- 翻译
- 高僧赠送我一首七言诗,立刻使我尘世之心开朗,眉头舒展。
她的才华如同山谷中的花朵在阳光下娇艳,又如潭水底的月亮在圆满之时清澈。
她应当观察到佛法世界的莲花千片叶,是否愿意在人间折取一枝桂香。
我在秦吴两地漂泊了十多年,遗憾的是认识她太晚。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名为《和禅月大师见赠》。诗中描述了一位高僧的风范与修养,以及诗人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向往。
"顿豁尘心展白眉" 这句话表达了在佛法的洗礼下,内心的尘埃得以清除,心境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秀似谷中花媚日" 用鲜美的自然景象比喻高僧之德,"清如潭底月圆时" 则形容其心灵的澄净与和谐。
"应观法界莲千叶" 这里借用佛教中的莲花来比喻佛法的美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清净与高洁。"肯折人间桂一枝" 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 "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表示了诗人漂泊多年的感慨以及对未能早遇到高僧教诲的遗憾。这里的“秦吴”指的是古代的地名,借以表示长时间的流浪。而“因循犹恨识师迟”则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懊恼之情,因为没有及时遇到导师而导致了精神上的缺失。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罗隐对于佛法的赞美,也透露出他个人的修行之路和对知识、智慧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