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字令.惜春》
《三字令.惜春》全文
清 / 张学仪   形式: 词  词牌: 三字令

莺语唤,晓妆残。捲帘看。山芍药一枝丹。

惜春蘩,能几日,又阑珊。添远恨翠眉攒。泪珠弹。

暗想,倚回阑不如他,双燕子,两相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暗想(àn xiǎng)的意思:暗自思忖或暗自揣度的想法。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翠眉(cuì méi)的意思:形容眉毛又黑又浓密。

回阑(huí lán)的意思:回到原来的位置或状态。

阑珊(lán sh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兴盛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衰退或停滞不前。

泪珠(lèi zhū)的意思:泪珠是指眼泪。形容非常悲伤或感动。

芍药(sháo yào)的意思:指人的美貌或事物的美丽,也可形容某人的才情或某事物的优美。

惜春(xī chūn)的意思: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相安(xiāng ān)的意思:指双方或多方相互安宁、和平共处。

晓妆(xiǎo zhuāng)的意思:清晨化妆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莺语(yīng yǔ)的意思:指美妙的歌声或动听的话语。

远恨(yuǎn hèn)的意思:对远离而引起的怨恨或愤怒。

鉴赏

这首《三字令·惜春》由清代词人张学仪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光易逝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开篇“莺语唤,晓妆残。捲帘看”,以清晨的鸟鸣唤醒了沉睡的春梦,女子在晨曦中卸下妆容,拉开窗帘,望向窗外的世界。这里通过莺啼和晓妆残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仿佛春天的美丽即将消逝。

接着,“山芍药,一枝丹。惜春蘩,能几日,又阑珊。”山上的芍药花绽放着鲜艳的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但这美丽的景象却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春光即将消散。词人通过芍药花的凋零,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添远恨,翠眉攒。泪珠弹。”随着春光的流逝,词人的愁绪也逐渐加深,眉头紧锁,泪水不自觉地滑落。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无奈。

最后,“斜暗想,倚回阑。不如他,双燕子,两相安。”词人在暗夜中回想起往昔的美好时光,独自倚靠在回廊上,心中不禁感叹,不如那双自由自在的燕子,相互依偎,享受着彼此的陪伴。这一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对失去美好时光的遗憾与渴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光易逝、人生无常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张学仪
朝代:清

张学仪,字古容,太原人。佚三女,金坛给事中于沚室。有《滋兰集》。
猜你喜欢

秋日游道山石室怀古感旧得诗

十二年前此乐群,石床萝径叶纷纷。

死生惭负延陵剑,箧笥空存邺下文。

山色茫茫看落日,秋阴漠漠但寒云。

道山亭即山阳路,邻笛凄清不忍闻。

(0)

南唐官研歌用东坡墨妙亭诗韵为铁冶亭侍郎作

欧公昔贬官夷陵,少年意气殊飞腾。

上书偶触司谏怒,一击不中鞲脱鹰。

携持此研随行箧,五鹿折角犹藏棱。

摩挲廿载历禁近,直学都尉衔条冰。

传闻南唐初置监,山骨錾凿深渊凭。

苍龙抉爪泄地脉,牛后讵辱端溪憎。

玉蟾蜍滴易水墨,澄心堂纸欺霜缯。

淋漓墨沈日千幅,想见建业文房登。

侍郎耽书更嗜古,宝研每出夸良朋。

细书藏锋蛰秋蚓,草诀掣笔蟠寒藤。

凤池曲水即此是,千秋羲献薪传镫。

徵题墨本逮下走,窃羡仙舟附李膺。

(0)

许丈竹素枉顾心远堂瀹茗论诗且订城南看梅之约得句奉赠

踏遍东华十丈尘,投簪暂现宰官身。

雄心任侠犹谈剑,老手登场擅斫轮。

芳草情怀词一卷,梅花时节酒千巡。

扶鸠直立烟霞骨,始信青莲有替人。

(0)

病起至程符

深秋老病自侵寻,梦里云山思不禁。

乍御巾车遵北渚,便扶筇杖入西岑。

从无懒慢名贤达,别有荒寒成古今。

破帽风吹黄叶路,萧萧瘦影一长吟。

(0)

杂诗·其一

桐生依崖壁,百尺临清流。

所托本孤危,飞鸟不敢投。

直干战风雨,入夜鸣飕飕。

岂必中梁柱,琴瑟可与谋。

未遭牙旷顾,摇落不及秋。

枝叶乍飘堕,根株迸莫收。

桃李自芳菲,芳菲使人愁。

(0)

支硎山

天平折而西,数里得支硎。

支公有遗迹,于此翻金经。

云鹤不可呼,空复名其亭。

幽涧吼瀑泉,白日阴泠泠。

如鼓朱丝桐,一听心一清。

复上此山顶,盘盘青螺形。

竹径凡几转,交翠延幽情。

吴中盛游览,车马喧春晴。

伊予今始来,能无笑山灵。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