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去乡井,终负越山薇。
《山中送友人归途已长触物有叹》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归途的感慨与思考,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首句“劳劳为客倦”直接点出了离别之苦,将朋友远行的疲惫与不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日日送人归”则以反复的手法强化了送别场景的频繁与无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常态。
“芳草雨中碧,杨花愁处飞”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雨中的绿草和随风飘扬的杨花,不仅映衬出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流转,以及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这样的景物描写,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刻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农夫戒春及,老少咸相依”这两句转而关注社会生活,通过农夫在春天忙碌的场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谁能去乡井,终负越山薇”表达了对远离家乡、背井离乡的无奈与遗憾。这句话不仅是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感慨,也是诗人对自己或他人可能未来命运的一种预想和担忧。它揭示了人类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面对生活变迁时的矛盾心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之痛、自然之美、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谊,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