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夜夏歌》
《子夜夏歌》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化作(huà zuò)的意思:化作指将某种形态或状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或状态。

旧时(jiù shí)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逝去。

马缨(mǎ yīng)的意思:比喻人的气概和威严。

桥头(qiáo tóu)的意思:桥头是指河流或道路的起点或交汇处。在成语中,桥头常常比喻事物的开始或转折点。

吴侬(wú nóng)的意思:吴侬是中国方言中对上海话的称呼,也指上海人。

杳霭(yǎo ǎi)的意思:形容天空或远方的景色模糊、朦胧。

马缨花(mǎ yī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的细节或辅助物,虽然小却起到关键作用。

鉴赏

这首诗《子夜夏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夏日傍晚的宁静画面。

“扁舟向何处,杳霭桥头渡。” 开篇以“扁舟”入题,点明了行舟在水面上轻轻荡漾的情景,而“杳霭”二字则营造出一种朦胧、遥远的氛围,仿佛是远处的桥梁在轻雾中若隐若现,引人遐想。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勾勒出一幅动态与静态交织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旧时马缨花,化作吴侬树。” 后一句则将视线转向了岸边,马缨花曾经盛开的地方如今已长成了吴地特有的树木。这里运用了“化作”的拟人手法,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马缨花的美丽与吴侬树的繁茂形成对比,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下景象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感慨。通过“扁舟”、“杳霭”、“马缨花”、“吴侬树”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夏日黄昏图景,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水波轻摇的宁静与和谐。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病起

一病辄经旬,几病能不死。

诚知迫颓年,暂健亦自喜。

半窗风竹影,晴景极清美。

读书虽益懒,尚可日百纸。

引镜整角巾,病思真一洗。

悠然度朝晡,万事如覆水。

(0)

斋中杂题四首·其二

屯云失南山,三日吹细雨。

岁月不贷人,蛙声遽如许。

一年复一年,老至不可禦。

下湿病在脾,馀息仅如缕。

枯皮裹瘦骨,半属松下土。

屋坏要当颠,安能强撑拄。

(0)

家居自戒六首·其三

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

未能平磊块,已复生堆阜。

治水不治源,九载亦何有。

不如读周易,一卷常在手。

(0)

闻百舌

春鸟虽儳言,春尽能齰舌。

秋蚓与寒螀,亦各知时节。

微物顾能此,人乃独不然。

君看甘陵党,作孽非由天。

(0)

秋兴二首·其一

楸槐雨霋霋,凫雁水拍拍。

晓行城南路,落叶满阡陌。

新霜上衰鬓,吾死亦已迫。

那将有限身,常作未归客。

长吟侧纱帽,万里一秋色。

世俗不足论,天岂无皂白。

(0)

春日杂题六首·其一

梅花三十本,围以疏竹篱。

入春甫十日,开遍南北枝。

少年轻节物,老大复苦衰。

坐见零落尽,一杯初未持。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