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闻沾膏,慰望意并切。
诚以灾馀地,难再逢歉缺。
米价落大半,兼无租赋折。
登场(dēng chǎ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或特定场合中。
调燮(diào xiè)的意思:调和事物,使之达到平衡的状态。
额手(é shǒu)的意思:额手指的是用手额头,表示人们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力不从心而束手无策的状态。
连稔(lián rěn)的意思:连续不断地种植作物。
免租(miǎn zū)的意思:指免除租金或房屋使用费。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秋熟(qiū shú)的意思:指物品或作物在秋季成熟。
天恩(tiān ēn)的意思:指上天赐予的恩惠或恩德。
望意(wàng yì)的意思:指观察事物时能够领会其内在的意义和含义。
夏月(xià yuè)的意思:夏天的月份,指炎热的夏季。
怡悦(yí yuè)的意思:形容心情愉悦、欢喜。
元气(yuán qì)的意思:指人体内的精力、生命力或活力。形容精神饱满,精力旺盛。
租赋(zū fù)的意思:租赋指的是古代政府对土地和田赋进行征收的制度。在现代语境中,租赋常用来比喻对人民或企业征收高额税费。
这首诗描绘了从春天到秋天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对政府减免租税政策的感激之情。诗人首先提到春天雨水充足,农民们满怀希望。接着,夏天多次降雨,但农民并未因此而感到完全的喜悦,因为他们深知自然灾害的风险。到了秋天,丰收的粮食已经入仓,这使得农民们私下里感到庆幸。
诗人特别强调了米价的下降和免除租税带来的实际好处,这使得民众的生活得以稍微缓解,他们双手合十,感谢上天的恩赐。对于来年的期待,诗人希望不仅能够免除租税,还能连续几年都有好的收成,以此恢复大地的元气。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朝廷治理国家能力的信心,认为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调整国家的治理,确保民众生活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清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政府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的积极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