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马季思禁体雪二首·其一》
《次韵马季思禁体雪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涤尽妖氛气,妆成富贵冬。

梅花香处觉,人意火边浓。

未暖那飞絮,非寒底见松。

绝怜阶下竹,腰折为谁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飞絮(fēi xù)的意思:指风吹动柳树或榆树时,树上的絮子像雪花一样飞舞的景象。比喻事物繁多、纷乱不堪。

氛气(fēn qì)的意思:指某个地方或场合所具有的特定的气氛或情调。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人意(rén yì)的意思:人们的意愿或心意。

腰折(yāo shé)的意思:形容人因过度劳累而腰部疼痛、无力,也用来比喻因过度劳累而身体状况不佳,无法继续工作。

妖氛(yāo fēn)的意思:指邪恶、不祥的气氛或氛围。

注释
妖氛:指不祥或邪恶的气息。
妆成:打扮成。
富贵冬:富丽的冬季景象。
梅花香处:梅花盛开的地方。
人意:人们的心情。
火边:炉火旁。
未暖:春天还未温暖。
飞絮:柳絮(春季常见)。
非寒:不是寒冷。
见松:看到松树。
绝怜:非常怜爱。
阶下竹:台阶下的竹子。
腰折:竹子弯曲。
为谁恭:为何恭敬。
翻译
洗净了邪恶的气息,装扮出富丽堂皇的冬景。
在梅花香气四溢的地方,人们的情感在炉火旁更加热烈。
春天还没暖和,怎么会有飞舞的柳絮?严寒中怎会见到挺立的松树?
特别怜爱台阶下的竹子,为何它要弯腰低头,仿佛在向谁致敬。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泂的作品,名为《次韵马季思禁体雪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冬日梅花与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切情感。

"涤尽妖氛气,妆成富贵冬。"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涤尽妖氛气"指的是洁净了污浊的空气,"妆成富贵冬"则形象地将冬日比喻为装饰得华丽而高贵的季节。

接下来的"梅花香处觉,人意火边浓。"更是诗中的精彩之处。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不仅带来淡雅的香气,更映照出人们内心深处炙热而浓郁的情感。

第三句"未暖那飞絮,非寒底见松。"通过对雪花和松树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冬日的宁静与纯净。在这静谧的景色中,即便是细微的雪絮,也显得格外温柔,而远处的松树则在寒冷中展现其坚韧不拔的生机。

最后两句"绝怜阶下竹,腰折为谁恭。"表达了诗人对庭院中竹子弯腰依人的情形所怀有的深切同情之心。这竹子的姿态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一种柔和而又不失坚韧的生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于生活中温暖情感的珍视。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或有劝余复官者诗以答之

于世真无补,馀生合弃捐。

功名抛敝帚,岁月在残编。

呆戆安时议,颠危赋性偏。

谁能徇世务,俯仰白头年。

(0)

孔员外为余刻齐清集赋谢

老雪衡门积,虚窗皓月孤。

知音甘阒寂,閒咏对荒芜。

得句惭圭璧,多君重珷玞。

风流王宋后,此意世人无。

(0)

初秋过五峰山·其三

素性耽丘壑,兹游畅我情。

野花随意发,山鸟不知名。

圭组心俱淡,烟霞念颇生。

携筇閒眺望,缓步觉身轻。

(0)

草木凋枯日,冰霜酷烈时。

香深天地苦,花发古今奇。

岁月嗟何暮,风光占未迟。

孤芳谁独赏,应与野人期。

(0)

与诸同人泛舟天桥湾得骸字磨字二首·其二

雨暗昨霄月,烟开此日波。

阴晴时不测,天地意如何。

云色风头静,天光水面磨。

悠然若有会,山鸟忽来歌。

(0)

送王齐岳归里·其三

喔喔鸡初鸣,骊驹己在门。

临发检行囊,囊空无一钱。

慈帏日倚闾,注望游子还。

游子不得意,何以慰朝昏。

执手一歔欷,泪落秋风前。

秋风飒然至,吹尔衣裳单。

踟蹰不能判,悽怆摧心肝。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