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约马默斋外海看山》
《重约马默斋外海看山》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风拟进赤泥舟,曾约看山共此游。

落蕊忽过三月半,先生能复一来不。

不堪老我痴犹在,且喜娇儿病已瘳。

想得渡头柳树,清阴閒弄钓鱼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病已(bìng yǐ)的意思:病已是指病情已经好转或病已经痊愈。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赤泥(chì ní)的意思:指红色的泥土,也用来形容人的品行纯朴无私。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钓鱼(diào yú)的意思:比喻用诱饵引诱别人上当受骗。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娇儿(jiāo ér)的意思:形容某人娇柔可爱,容易受到宠爱。

老我(lǎo wǒ)的意思: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

柳树(liǔ shù)的意思:柳树是指柳树的形象,常用来比喻柔软、灵活、顺从的性格特点。

且喜(qiě xǐ)的意思:表示暂时满足,不再追求更多。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一来(yī lá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原因是首要的或最重要的。

鱼舟(yú zhōu)的意思:鱼舟意为鱼和舟,比喻人们在水上行船捕鱼,也比喻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进退。

月半(yuè bàn)的意思:指时间已过半,接近月底。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重约马默斋外海看山》描绘了春天里的一次邀约,诗人想象着与友人马默斋一同乘坐赤泥舟出海赏景。他们曾在春光中许下过共同游山的诺言,但时至三月中旬,落花飘零,不禁让人担忧友人是否还能如约前来。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己老去的感慨,但欣慰的是,他的孩子病情已经好转。诗人期待着在渡口的杨柳树下,看到友人悠闲地荡着钓鱼舟,享受清阴的宁静。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展现了友情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深挂念。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烈风七章悯吴孝子廷用·其七

酸悲复呜咽,哀哉终陨绝。

本图得生还,岂料是死别。

衔哀理归柩,水舟仍陆辙。

江湖多风涛,溪谷深雨雪。

间关几千里,终焉祔先穴。

山高亦有崩,水深亦有竭。

孰知哀慕心,终天不可灭。

(0)

桂嵓辞

桂树连蜷兮岩之幽,有美一人兮于焉逍遥。

履崭岩兮日延伫,嗟所思兮在中路。

謇何为兮不来,恐年岁兮迟暮。

采芳馨兮遗之远,莫致兮愁予。

结桂枝兮为房,芳菲菲兮满裳。

矫厥美兮自媚,日欣欣兮乐康。

(0)

寿杨潜庵七十·其二

得谢朝簪力已愆,秖应肝胆向君偏。

手书月计方成束,福履时闻总胜前。

谋客肯忘林下老,抱疴空忆会中仙。

桃花浪软绵陂绿,更儗春来好放船。

(0)

三月初七日驾幸太学喜而有作

翠华侵晓莅成均,道仰先师释奠亲。

玉振金声千古韵,鸢飞鱼跃万方春。

讲容坐听承优诏,光许陪观慰远人。

茗饮啜馀齐拜舞,中天文运喜重新。

(0)

贞寿堂为安福朱仁举人祖母赋

堂下兰菲桂亦芳,栽培人只在中堂。

柏舟自昔关风教,春酒频年祝寿康。

过雨遥山朝翠合,凌霜高竹晚阴长。

司空为秉春秋笔,两字应垂百世光。

(0)

送杨晋叔亚卿入掌太常

尊酒江亭送长官,锦帆高挂疾如翰。

风生绿树吟怀爽,鸟下平芜望眼宽。

清庙骏奔惟德称,治朝精选见才难。

台躔已近头仍黑,勋业何劳把镜看。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