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人共远,灯影客同孤。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柏台(bǎi tái)的意思:柏木是一种常见的树木,柏台指的是柏木制成的平台或台阶。成语柏台比喻高位,权势等。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初夜(chū yè)的意思:初夜指的是新婚夫妇的第一次夜晚。在成语中,初夜常常用来比喻某种初次经历或者第一次尝试。
灯影(dēng yǐng)的意思:指灯光映照下的影子,比喻短暂的存在或虚幻的事物。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满天(mǎn t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像漫天飞舞一样。
渺渺(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渺茫、不可捉摸。
上下(shàng xià)的意思:上下表示范围或顺序,上指高处、前者或前侧,下指低处、后者或后侧。
深山(shēn sh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山区。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南湖夜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夜晚出行图景。首句“扁舟发初夜”点明了时间与行动,扁舟在深夜启程,暗示旅程的寂静和神秘。接着,“渺渺入平湖”描绘了舟行水面,湖面广阔,舟行其上显得孤单而渺小。
“水满天上下,云深山有无”两句运用对仗,写出了湖水与天空相接,云雾缭绕山间,展现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水、天、云、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浩渺而迷蒙的自然氛围。
“琴声人共远,灯影客同孤”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琴声悠扬,却只能随风飘散,与远方的人共享;灯火微弱,照见舟中旅客的孤单背影。这两句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旅途孤寂之情。
最后,诗人以“借问柏台树,春鸣何处乌”作结,寓意深长。柏台树是古代官署的象征,此处可能暗指诗人身处官场;而春鸣的乌鸦则给人以凄凉之感,暗示未知的前路或许充满挑战。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内敛,富有韵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刺濆淖
峡江饶暗石,水状日千变。
不愁滩泷来,但畏濆淖见。
人言盘涡耳,夷险顾有间。
仍于非时作,未可一理贯。
安行方熨縠,无事忽翻练。
突如汤鼎沸,翕作茶磨旋。
势迫中成洼,怒霁外始晕。
已定稍安慰,倏作更惊眩。
漂漂浮沫起,疑有潜鲸噀。
勃勃骇浪腾,复恐蛰鳌抃。
篙师瞪褫魄,滩户呀雨汗。
逡巡怯大敌,勇往决鏖战。
幸免与赍入,还忧似蓬转。
惊呼招竿折,奔救竹笮断。
九死船头争,万苦石上牵。
旁观兢薄冰,撇过捷飞电。
前余叱驭来,山险固尝遍。
今者击楫誓,岂复惮波面。
澎澎三峡长,飐飐一苇乱。
既微掬指忙,又匪科头慢。
天子赐之履,江神敢吾玩。
但催叠鼓轰,往助双橹健。
《刺濆淖》【宋·范成大】峡江饶暗石,水状日千变。不愁滩泷来,但畏濆淖见。人言盘涡耳,夷险顾有间。仍于非时作,未可一理贯。安行方熨縠,无事忽翻练。突如汤鼎沸,翕作茶磨旋。势迫中成洼,怒霁外始晕。已定稍安慰,倏作更惊眩。漂漂浮沫起,疑有潜鲸噀。勃勃骇浪腾,复恐蛰鳌抃。篙师瞪褫魄,滩户呀雨汗。逡巡怯大敌,勇往决鏖战。幸免与赍入,还忧似蓬转。惊呼招竿折,奔救竹笮断。九死船头争,万苦石上牵。旁观兢薄冰,撇过捷飞电。前余叱驭来,山险固尝遍。今者击楫誓,岂复惮波面。澎澎三峡长,飐飐一苇乱。既微掬指忙,又匪科头慢。天子赐之履,江神敢吾玩。但催叠鼓轰,往助双橹健。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0167c7027f043f8707.html
次韵季陵贡院新晴
锁闱令严深复深,五星帘幕晴若阴。
澹云微月谩清夜,短檠政自关人心。
看灯作晕生睡色,江南行处梦不隔。
觉来快读新晴篇,恍然寘我莺花前。
径欲觞公后堂酒,倘烦春衫小垂手。
小望州
峰头高绝邻,四瞰若窥井。
小山万蚁垤,大山拊其顶。
丛霄一握近,罡风振衣冷。
似闻天人语,笑我雪垂领。
曩侍玉案香,委佩太清境。
独下赤城戏,俯仰一枰顷。
岂其厌晨华,嗅此腥腐鼎。
挥手谢天人,伶俜愧孤影。
来偿茧足债,尚欠界天岭。
老矣且倦游,归期行可请。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