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尽终南又欲春,遥怜翠色对红尘。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天 门 街 唐 /白 居 易 雪 尽 终 南 又 欲 春 ,遥 怜 翠 色 对 红 尘 。千 车 万 马 九 衢 上 ,回 首 看 山 无 一 人 。
- 注释
- 雪尽:积雪全部融化。
终南:指终南山,中国的一个山脉。
又欲春:即将迎来春天。
遥怜:远远地怜惜。
翠色:翠绿的颜色,常指代树木或山的绿色。
红尘:繁华的人世或世俗生活。
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这里指城市的主干道。
回首:回头看。
无一人:没有一个人。
- 翻译
- 积雪融化终南山即将迎来春天,我远远地怜惜那翠绿的颜色对着繁华的人世。
千辆马车万辆马在宽阔的街道上穿梭,回过头来望去,山上没有一个人。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人间繁华场景的冷静观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雪尽终南又欲春”一句,传达了一种时序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意境。终南山是古代长安(今西安)附近的一处风景名胜,这里提到的是冬雪融化后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通过“又欲”二字表露出诗人对春日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遥怜翠色对红尘”则是从远处眺望,心生怜悯之情。这里的“翠色”指的是树木初生的绿意,而“红尘”则象征着人间的繁华与俗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
接着,“千车万马九衢上”一句,描绘的是一个热闹非凡的都市场景。九衢,即长安城内外共计九条大街,这里充满了行人和车马,表现出当时都城繁荣昌盛的情形。
最后,“回首看山无一人”则是诗人在观察这座城市之后,不禁转身望向远处的山峦,却发现竟然一个人也没有。这一瞬间的寂静与之前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孤独与超脱世俗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美景与人间繁华,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隐父见示和章再用前韵
关西千户侯,分此霜根独。
几年用幽意,列屋攒苍玉。
如闻手自种,培养非一掬。
高标邈何所,于焉识面目。
脸笑桃花红,眉憎杨柳绿。
颀然立儿孙,挺操异群木。
我尝听馀音,球琳响山谷。
当约嵇中散,携琴此间宿。
和元守中秋月夜韵
曩为痴儿未识月,夜明唤作山阴雪。
翻笑老人立其下,皓彩亭亭映华发。
晦朔弦望总不知,三五那能问盈缺。
有时暮宿招提境,插天不爱金银塔。
壮年观览稍好奇,眼看绝景一何稀。
中秋玩月定忘寝,往往连夕追轻肥。
欢呼共吸杯中影,旋瞻宝镜天边飞。
欲速嫦娥下霄汉,论心执手与同归。
老来爱身如爱国,暑气蕴隆惊吏酷。
况当夔子瘴疠地,白露漙空尚蒸溽。
可怜今宵月色凉,滟滟寒光满坑谷。
不论贵贱及富贫,茅屋朱门皆变玉。
我亦乘兴上层台,但无佳客同尊罍。
坐久归来略假寐,床前见月枕还推。
不知此夜为谁好,一曲长歌动九垓。
人生穷达何足算,但把馀龄付酒杯。
《和元守中秋月夜韵》【宋·郭印】曩为痴儿未识月,夜明唤作山阴雪。翻笑老人立其下,皓彩亭亭映华发。晦朔弦望总不知,三五那能问盈缺。有时暮宿招提境,插天不爱金银塔。壮年观览稍好奇,眼看绝景一何稀。中秋玩月定忘寝,往往连夕追轻肥。欢呼共吸杯中影,旋瞻宝镜天边飞。欲速嫦娥下霄汉,论心执手与同归。老来爱身如爱国,暑气蕴隆惊吏酷。况当夔子瘴疠地,白露漙空尚蒸溽。可怜今宵月色凉,滟滟寒光满坑谷。不论贵贱及富贫,茅屋朱门皆变玉。我亦乘兴上层台,但无佳客同尊罍。坐久归来略假寐,床前见月枕还推。不知此夜为谁好,一曲长歌动九垓。人生穷达何足算,但把馀龄付酒杯。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8967c6a331b38a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