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竹枝词九首·其六》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孤篷(gū péng)的意思:指孤立无援、无依无靠的境地。
浪翁(làng wēng)的意思:指行为放纵、不拘束的人。
南浦(nán pǔ)的意思:指江南地区的温暖和繁荣。也形容地方繁华,人口众多。
鱼筒(yú tǒng)的意思:指用来捕捉鱼类的筒子,比喻利用手段或方法诱捕他人。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竹枝曲(zhú zhī qǔ)的意思:形容文章或音乐曲调简练婉转,意境优美。
- 注释
- 南浦:江边或水边的渡口。
鱼筒:古代捕鱼的工具,类似竹筒形状。
孤篷:孤独的小船的篷顶。
晚风:傍晚的风。
竹枝曲:源自民间的竹枝歌,歌词优美。
沧浪翁:指代隐居或垂钓的渔翁,出自《沧浪歌》。
- 翻译
- 在南浦的水边放下鱼篓,孤独的小舟任凭晚风吹拂。
只能听到竹枝歌谣的旋律,却看不见那沧浪渔翁的身影。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的《变竹枝词九首》中的第六首。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边夜晚的画面。"南浦下鱼筒",写渔夫在南浦河畔放下鱼篓,可能是准备打捞或是结束一天的劳作。"孤篷信晚风",孤零零的小舟随着晚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但闻竹枝曲",此处的"竹枝曲"可能指的是渔歌或者地方民谣,通过听觉传达出江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然而,"不见沧浪翁",诗人却并未见到那位传说中隐居在江边的沧浪翁,暗示了渔夫的生活与世外隐逸者的形象有所区别,也暗含着对渔夫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词语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夜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观察和想象,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微妙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