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朝露(zhāo lù)的意思:指事物短暂存在、易逝的现象。
殿后(diàn hòu)的意思:指在比赛、竞争或排名中名次靠后,居于最后一位。
凋零(diāo líng)的意思:指花草枯萎,或形容事物逐渐衰败、消失。
多事(duō shì)的意思:指多事、多事情、多事体,形容人多事、事务繁多。
番番(fān fān)的意思:指反复不已,不停地重复。
老眼(lǎo yǎ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的眼力衰退,视力变差。
留作(liú zuò)的意思:留下来作为纪念或证据
人中(rén zhōng)的意思:指人的面部中央位置,也指人的品德、才能等在同类中的突出地位。
曙星(shǔ xīng)的意思:指黎明时分出现的第一颗明亮的星星,比喻光明即将到来,希望的象征。
踏青(tà qīng)的意思:指春天时节出外游玩,尤其是在郊外或公园里散步、游玩。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 注释
- 昔:过去。
春郊:春天的郊外。
共踏青:一起踏青游玩。
十人:十个人。
九凋零:九个人已经去世。
溘先:突然去世。
未遣:没有被挽留。
朝露:早晨的露水。
殿后:剩下的。
曙星:破晓的星星。
老眼:老花眼。
蝇书:蝇头小字。
犹可读:还能勉强阅读。
微聋:轻微的耳聋。
蚁闹:嘈杂声。
不须听:无需理会。
申公:古代官员名。
岁晚:晚年。
殊多事:事务繁多。
白首:年老。
番番:频繁。
诣汉廷:去汉廷处理政务。
- 翻译
- 回忆起当年春天在郊外一起踏青的日子,十个朋友里已有九个离世。
那些突然离去的人没有被早晨的露水挽留,而我作为剩下的,暂且如同破晓的星星照耀着。
尽管老眼昏花,我还是能勉强阅读蝇头小字,轻微的嘈杂声也无需再理会。
申公年老时事务繁多,频繁地去汉廷处理政务。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忆昔》。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朋友凋零的感慨,以及自己年老后的孤独与不屑。
"忆昔春郊共踏青" 这一句通过“忆昔”二字,立即将读者带入诗人怀旧的情境。这里的“昔”,指的是过去;“春郊”,则是春天的郊野,常用来描绘和朋友游玩的场景。“共踏青”,不仅意味着一起在绿色的草地上行走,更寓意着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通过这一句,诗人唤起了往日与友人同游的欢乐画面。
"十人中已九凋零" 这句话则是对比现实和过去的一种描写。在这十位朋友当中,现在已经有九位不再如昔日般活跃,这里“凋零”指的是凋谢、消散,象征着友情的消逝。这个数字的使用,也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可挽回。
"溘先未遣随朝露,殿后姑留作曙星" 这两句诗,通过形象鲜明的比喻,将自己比作“溘先”——即早晨未散去的露珠,以及“殿后”留下的“曙星”。这里,“溘先”和“朝露”,都是短暂易逝之物,而“殿后”则暗指宫廷之后的偏远之处,这两者都象征着诗人在世上的孤独与微小。
"老眼蝇书犹可读,微聋蚁闹不须听" 这里,“老眼蝇书犹可读”,形容诗人的视力虽然衰退,但仍能勉强辨认文字。而“微聋蚁闹不须听”则表达了诗人即便听力减弱,也无需去关注那些喧嚣杂乱的声音。通过这两句,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安于晚年的心境。
"申公岁晚殊多事,白首番番诣汉廷" 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申公的引用。申公在年老时仍然频繁地到汉朝朝廷上进谏。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迈,但对于国家大事仍旧关心备至,不断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总体来看,刘克庄通过这首《忆昔》,展现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朋友凋零的感伤,以及个人在岁月流逝中保持着坚守初心的决心。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情感抒发,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政治理想和个人理想之间挣衡的心路历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见萤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苍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海月破圆影,菰蒋生绿池。
昨日北湖梅,开花已满枝。
今朝东门柳,夹道垂青丝。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