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然(bù rán)的意思:表示否定,表示不同意或不同情况下的结果。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风紧(fēng jǐn)的意思:形势紧迫,危机临近。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恍惚(huǎng hū)的意思:形容思想或感觉迷糊,不清晰或不真实。
居庸(jū yōng)的意思:居住在庸城,指人居住在偏远的地方。
绝顶(jué dǐng)的意思:达到极限或巅峰的状态。
客行(kè xíng)的意思:指客人的出行或旅行。
慢行(màn xíng)的意思:指行走或行动慢慢地进行。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凄酸(qī suān)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样子。
褰裳(qiān cháng)的意思:褰裳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思是把裙子撩起来,表示谨慎、小心谨慎的样子。
顷刻(qǐng kè)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瞬间
入井(rù jǐng)的意思:指人或物进入井中,比喻陷入困境或险境。
深省(shēn xǐng)的意思:深入反思,深刻思考自己的言行和行为。
朔风(shuò fēng)的意思:指北方的寒冷风。也比喻刚劲有力的风。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鹧鸪(zhè gū)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相得益彰,互相依存。
中景(zhōng jǐng)的意思:中景指的是在一个范围或者一段时间内,处于中间位置的景色或者事物。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处于中间状态或者地位的人或者事物。
视险如夷(shì xiǎn rú yí)的意思:对待危险或困难时,心态平和,毫不惧怕。
- 注释
- 芙蓉岭:指代一座著名的山岭。
上如攀天:形容山路陡峭。
老乃来游:年老时的游览。
殊不然:情况大不相同。
褰裳:提起衣裳。
绝顶:山顶。
大庾:地名,指大庾岭。
鹧鸪啼:鸟鸣声。
居庸:地名,居庸关。
朔风:北方的寒风。
视险如夷:看待危险如同平常。
要深省:需要深刻反思。
已过:已经越过。
慢行:缓慢行走。
奈何:怎么办。
- 翻译
- 一生所听说的芙蓉岭,上山如攀天而下如坠井。
年老时来游玩却大不相同,片刻间提起衣裳就登上了最高峰。
向南越过大庾岭鹧鸪声声啼,北行穿过居庸关寒风正紧。
旅行至此常感悲凉,我已仿佛置身梦境。
看待艰险应如履平地,需要深深反思。
你没看到我已经过了那座芙蓉岭,我只能慢慢走,你怎么办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过芙蓉岭对镜岭羊斗岭新岭塔岭赋短歌五首(其一)》。诗人以个人经历和感受作为切入点,描绘了自己游览芙蓉岭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诗中的“平生所闻芙蓉岭,上如攀天下入井”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芙蓉岭描绘得高耸入云,又深邃如同地府,从而突出了这座山的雄伟和神秘。接着,“老乃来游殊不然,褰裳顷刻升绝顶”表明诗人年纪已大,但依旧激流勇退,不畏艰难,一时之间就攀登至岭顶,显示出一种不服老、敢于挑战的精神。
“南踰大庾鹧鸪啼,北度居庸朔风紧”则描写了诗人在芙蓉岭上的所见所闻,通过对山岭两侧景色的描述,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随后,“客行到彼例凄酸,我已恍惚梦中景”表现了诗人对于往昔游历的情感回忆与现在所见的对比,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中的孤独和凄凉的体验。
“视险如夷兮要深省”一句,则是诗人的自我警示,提醒自己面对困难和险峻之处,要深思熟虑,保持冷静。最后,“君不见芙蓉一岭今已过,我但慢行君奈何”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面对未知未来时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流转和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