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十首·其五商鞅》
《读史十首·其五商鞅》全文
明 / 童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谩劳苛法生民,遂使先王泽尽湮。

岂但法行还自弊,山东兵起更亡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兵(dōng bīng)的意思:指东方的兵马,泛指东方的军队。

法行(fǎ xíng)的意思:指法律的行为和作为。

苛法(kē fǎ)的意思:指刑法严苛,对犯罪行为实施严厉的惩罚。

谩劳(màn láo)的意思:形容别人的辛劳或劳动被人轻视或不重视。

起更(qǐ gēng)的意思:指夜间更换守夜的人。

岂但(qǐ dàn)的意思:不仅仅是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生民(shēng mín)的意思:指民众,人民。

罔生(wǎng shēng)的意思:罔生指没有生命,没有生气。

王泽(wáng zé)的意思:指因权势而得到的财富和地位。

先王(xiān wáng)的意思:指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君主或帝王,也可以泛指古代有威望的君主。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童轩的《读史十首(其五)商鞅》表达了对古代苛政的批判和历史教训的反思。首句“谩劳苛法罔生民”直指严酷法律对百姓生活的无益和剥夺,"谩劳"二字揭示了徒劳无功之意,"罔生民"则强调了法度对民众生存的负面影响。接下来的“遂使先王泽尽湮”进一步指出,这样的苛政导致了古代圣王仁政恩泽的消失,"泽尽湮"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衰败景象。

后两句“岂但法行还自弊,山东兵起更亡秦”深化主题,指出苛法不仅自我消耗,还引发了社会动荡。"自弊"揭示了法律制度本身的矛盾和失效,而“山东兵起更亡秦”则借秦朝因苛政引发农民起义最终灭亡的历史事实,警示后人勿蹈覆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商鞅变法为例,批评了过于严苛的法制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作者介绍

童轩
朝代:明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猜你喜欢

上巳山中醉归

禊事初修乐且耽,出游如有味醰醰。

吾衰甚矣七十七,天气佳哉三月三。

眠柳始花腰旋舞,流莺半语舌犹含。

华胥祇在人间世,倒载归舟梦寝甘。

(0)

念奴娇.题秦梅生参军青溪看花图

一篷烟翠,记春江载酒,镜奁平贴。

锦汎鱼油波力软,红艳霏微如雪。

白石祠边,泰娘桥畔,箫管迎桃叶。

家乡淮海,野游堪老秦七。

争柰听鼓应官,六朝歌舞,空对南鸿说。

忽地沧桑尘劫换,无限琼枝销歇。

客泪青衫,繁华黄土,梦泣寒塘月。

花开花落,暗潮犹为呜咽。

(0)

减兰

雨荒荷扇,丝藕登盘瓜蔓剪。

风簟凉收,片叶吟蝉一院秋。

烟深鱼浦,波晕衣销人楚楚。

画了双蛾,船傍西泠去踏歌。

(0)

刘幼云编修以诗索和再作赠别

尘外远公相啸歌,扁舟安稳渡江波。

归家正及桃花发,暂别真如乌翼过。

客里春华白日晚,画中故国青山多。

鱼羹饱吃柁楼饭,胜向长安骑瘦骡。

(0)

论诗绝句四十首·其二十四白石

弹章并案到陶潜,径畈花翁尽改弦。

南宋词人诗笔好,压他杨万与萧千。

(0)

漫兴·其一

三策何时得坐陈,霸书堆箧渐生尘。

马牛已分同来去,龙蠖谁能论屈伸。

庑下梁鸿思入越,囊中蔡泽解谋秦。

儒生俗吏都无用,抱膝南阳别有人。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