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尽开山物,惟存窣堵坡。
俗传潭出雨,僧说火因魔。
旧给唐绫暗,新镌蔡字讹。
岩前观蟒石,尤觉可疑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荒凉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比和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于传说与真相的探索。开篇两句“化尽开山物,惟存窣堵坡”生动地描绘出九座山已被侵蚀,仅剩下一些残留的石堆,给人以荒凉之感。
第三、四句“俗传潭出雨,僧说火因魔”透露出对于自然现象的不同解释。民间传说可能将某种天气变化归结为山中的神灵活动,而僧人的观点则可能涉及到佛教中关于自然与修行关系的看法,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知识和宗教解释的思考。
接下来的“旧给唐绫暗,新镌蔡字讹”两句,通过对古今字形变化的观察,进一步表达了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主题。其中,“旧给唐绫暗”可能暗示着历史的某些部分已经被淡忘,而“新镌蔡字讹”则是对于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和变异的反思。
最后两句“岩前观蟒石,尤觉可疑多”,诗人在观察到山前的奇特岩石后,更深了一层对自然与历史真相的怀疑。这里的“蟒石”可能是一种形状奇特的岩石,而这种自然景观的观察,使得诗人的怀疑和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质疑传说和反思历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艺术表达。
骢马乌纱游洛尘,未能全得自由身。
深惭白首恋微禄,不向青山为散人。
斥鴳卑飞聊取适,冥鸿高举益难亲。
蜀都迢递千馀里,徒诵新诗妙入神。
画工执笔已心游,稍稍蘅皋引杜洲。
堆案烦文犹倦暑,满轩新意忽惊秋。
天生贤者非无谓,官遇明时未易休。
正恐怒飞朝暮事,丹青难得久淹留。
茂林修竹绿侵云,清到心君赖有君。
李主当年饱凉后,民间苦热几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