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声喧万壑,钟韵遍千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清 溪 道 友 唐 /齐 己 山 门 摇 落 空 ,霜 霰 满 杉 松 。明 月 行 禅 处 ,青 苔 绕 石 重 。泉 声 喧 万 壑 ,钟 韵 遍 千 峰 。终 去 焚 香 老 ,同 师 大 士 踪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焚香(fén xiāng)的意思:燃烧香烟以表示敬意或祈祷
落空(luò kōng)的意思:指计划、希望或预期的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没有实现或没有成功。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青苔(qīng tái)的意思:指长满石头或地面的苔藓,比喻长期未被打理或使用的事物。
杉松(shān sōng)的意思:指人品高尚、言行正直,像杉木一样坚定不移。
山门(shān mén)的意思:指山脉中的门户,也比喻进入某个地方或机构的入口。
霜霰(shuāng xià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也比喻严寒的环境或气氛。
同师(tóng shī)的意思:同一个老师或同一个师傅的学生或徒弟。
行禅(xíng chán)的意思:指在行走中进行禅修,即在行进中修炼内心,达到心境的平静与宁静。
摇落(yáo luò)的意思:指风摇动树木使树叶掉落,比喻事物的变动、衰败。
- 翻译
- 山寺摇落尽显空旷,霜雪霰粒布满杉松枝头。
明月之下僧人修行行走,青苔重重环绕着石头。
泉水声响喧腾于万座山谷,钟声韵味回荡跨越千座山峰。
最终离去的老僧焚香祷告,追随大师的脚步同修同行。
- 注释
- 山门:指山中寺庙的门户,代指寺庙。
摇落:树木落叶,这里形容秋末冬初的景象,引申为空旷凋零。
霜霰:霜和霰,细小的冰粒,秋冬季节常见。
杉松:指高大的杉树和松树,常绿乔木。
明月:明亮的月光,此处营造清冷宁静的氛围。
行禅:佛教术语,指在行走中冥想修行。
青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此处增添古朴静谧之感。
绕石重:形容青苔厚厚地覆盖在石头上。
泉声:山间泉水流动的声音。
喧万壑:声音响亮,似乎震动了所有的山谷。
钟韵:寺庙的钟声,有深远的回响。
遍千峰:钟声传播广泛,遍及众多山峰。
终去:最终离开,指生命的终结或修行的高阶阶段。
焚香老:年老的僧人,焚香表示虔诚与祈祷。
同师:与…同样的老师,指遵循相同的导师或教诲。
大士踪:大士指得道高僧,踪即足迹,比喻遵循高僧的修行道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禅境的图画。开篇“山门摇落空,霜霰满杉松”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片静谧氛围。山门之下,树叶随风轻摇,似乎预示着某种超脱世俗的宁静;而霜霰覆盖着杉松,则是对这一宁静中自然界变化的一种刻画。
“明月行禅处,青苔绕石重”两句,更进一步深入描写了山中的禅境。这里的“明月”,不仅照亮了禅者的修行之地,也象征着心灵的清澈与光明。而“青苔绕石重”,则是对自然景物中生命力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接下来的“泉声喧万壑,钟韵遍千峰”两句,以泉水之声与钟声为媒介,将听觉体验融入山谷之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声音美,也通过对比强调了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最后,“终去焚香老,同师大士踪”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向往以及对前辈大德的追念。焚香是一种常见于佛教仪式的行为,象征着清净与敬畏;而“终去”,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生命尽头时,也能达到那种境界,与古代大士同修。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禅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界和佛教修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海筹舟中赠萨君镇冰
填胸山万仞,俗尘不能污。
世人虽竞憎,久之情自露。
彼曹无所守,披靡宁足数。
愿君如烈日,光彩破积雾。
平生畏若人,刚耿天所赋。
追趋终不及,正坐溺世故。
军中有韩范,敌国亦惊顾。
一夫重九鼎,大事真可付。
谁能尽其才,毋使叹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