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头陀》全文
- 注释
- 头陀:行脚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寺西峰:寺庙西边的山峰。
百尺禅庵:形容寺庙高耸,禅庵即和尚居住的地方。
半夜钟:佛教有暮鼓晨钟的习惯,半夜敲钟常寓意深沉的寂静。
烟月:形容夜晚朦胧的月色。
瑟瑟:形容风声或寒冷的样子。
杂树:其他种类的树木。
山松:生长在山上的松树,常象征坚韧与长寿。
- 翻译
- 有一位和尚独自在西峰寺庙过夜,深宵时分从百尺高的禅房传来钟声。
月色朦胧,寒风萧瑟,周围只有松树与其他树木相对而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独宿寺庙的宁静图景,透露出诗人对佛教禅修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头陀独宿寺西峰"一句直接设定了场景,头陀指的是佛教中的苦行者,他们常居住在山野之中,以苦为乐。这位头陀独自一人住在远离尘世的寺庙西边的高峰上,显得孤寂而又超然。
"百尺禅庵半夜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与神圣。百尺禅庵是专门用来打坐冥想的场所,而在深夜里响起的钟声,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心灵觉醒的召唤。
"烟月苍苍风瑟瑟"则描绘了一种意境。这里的“烟”可能指的是山间的薄雾或是远方飘来的香气,而“月”则是在夜空中静静悬挂的明亮之物,共同营造出一种淡远而神秘的氛围。“风瑟瑟”则传递了一种微妙的凉意和声音。
"更无杂树对山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环境的追求。没有其他杂乱的树木,只有山松陪伴着那位头陀,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选择,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简单、纯粹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意境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处时的心灵世界,以及他对于佛法修行和清净生活的一种美好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入庐山十五首·其一
背后负青山,当面对平筱。
虽盘庐山底,仍出众山表。
隐隐苍碧间,禅房出树杪。
古寺号「栖贤」,临流见幽窈。
涧水天上来,转觉瞿塘小。
苏公拟三峡,三峡谁多少!
阴沈至渊潭,神龙起昏晓。
寺前五老峰,远远闻啼鸟。
我从海上来,爱此红尘杳。
既过涧中桥,无限清浪绕。
复饮招阮泉,秋风双袂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