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菊花(其一)》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的独特魅力与秋日的韵味。
首句“香色相生静入观”,以“香”和“色”两个元素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观赏氛围。菊花的香气与色泽在诗人的笔下相互融合,仿佛能直接触动人心,让人在静默中感受到菊花的美。
次句“化工谁怕剪金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自然比作巧夺天工的“化工”,表达了对菊花独特形态的赞美。即便是在技艺高超的匠人面前,这自然界的杰作也显得难以复制,展现出菊花的珍贵与独特。
第三句“秋光欲尽花尤好”,在秋天即将结束之际,菊花却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这种逆季节之美,更显其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时间流逝中的美好瞬间。
最后一句“都作时情九日看”,点明了赏菊的时间背景——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赏菊饮酒,以此来寄托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菊花在此时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载体,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还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豫章行·其一
江南地远接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
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枫叶朝飞向京洛,文鱼夜过历吴洲。
君行远度茱萸岭,妾住长依明月楼。
楼中愁思不开嚬,始复临窗望早春。
鸳鸯水上萍初合,鸣鹤园中花并新。
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前日画眉人。
照骨金环谁用许,见胆明镜自生尘。
慨然成咏诗
新春光景丽,游子离别情。
交让未全死,梧桐唯半生。
值热花无气,逢风水不平。
宝鸡虽有祀,何时能更鸣。
夜听捣衣诗
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
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
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
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绝鸣。
鸣石出华阴,虚桐采凤林。
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
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
并结连枝缕,双穿长命针。
倡楼惊别怨,征客动愁心。
同心竹叶碗,双去双来满。
裙裾不奈长,衫袖偏宜短。
龙文镂剪刀,凤翼缠篸管。
风流响和韵,哀怨声凄断。
新声绕夜风,娇转满空中。
应闻长乐殿,判彻昭阳宫。
花鬟醉眼缬,龙子细文红。
湿摺通夕露,吹衣一夜风。
玉阶风转急,长城雪应暗。
新绶始欲缝,细锦行须纂。
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新月动金波,秋云泛滥过。
谁怜征戍客,今夜在交河。
栩阳离别赋,临江愁思歌。
复令悲此曲,红颜馀几多。
《夜听捣衣诗》【南北朝·庾信】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绝鸣。鸣石出华阴,虚桐采凤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并结连枝缕,双穿长命针。倡楼惊别怨,征客动愁心。同心竹叶碗,双去双来满。裙裾不奈长,衫袖偏宜短。龙文镂剪刀,凤翼缠篸管。风流响和韵,哀怨声凄断。新声绕夜风,娇转满空中。应闻长乐殿,判彻昭阳宫。花鬟醉眼缬,龙子细文红。湿摺通夕露,吹衣一夜风。玉阶风转急,长城雪应暗。新绶始欲缝,细锦行须纂。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新月动金波,秋云泛滥过。谁怜征戍客,今夜在交河。栩阳离别赋,临江愁思歌。复令悲此曲,红颜馀几多。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7667c6827baa43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