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喜扶藜过这津,由芜初日崔喧春。
暖生钓笠堪乘艇,雨足耰锄又趁人。
晴霭霁馀千嶂锦,晚风睛捲半溪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漫步于溪边,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首句“晨喜扶藜过这津”,以“扶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轻盈的步伐和愉悦的心情,通过“过这津”点明了地点,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接着,“由芜初日崔喧春”一句,通过“由芜”(由荒芜之地)和“初日崔喧春”(初升的太阳使春天喧闹起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阳光照耀下万物复苏的景象。
“暖生钓笠堪乘艇,雨足耰锄又趁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农忙景象。温暖的阳光使得人们愿意戴上钓笠,乘着小艇去钓鱼;雨水充足,农民们手持耰锄,忙碌地耕作,展现出一幅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
“晴霭霁馀千嶂锦,晚风睛捲半溪云”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晴朗的天空中,山峦如锦绣般美丽,晚风吹过,将溪边的云彩卷起,形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意。
最后,“招提路在梅花外,发髴鸾笙入坐闻”两句,以“招提路”(通往寺庙的道路)和“梅花外”(梅花盛开的地方)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发髴鸾笙入坐闻”(鸾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则增添了诗的音乐感,让人仿佛能听到悠扬的乐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和音乐美,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山川蒸空气充塞,宇宙冥冥昼昏黑。
九州四海安在哉,出门寸步迷南北。
赤乌觜距非不刚,执辔神人身更长。
胡为柔濡甘隐翳,坐令万里无晶光。
我欲奋袂挥霜刀,恨身无翼愁天高。
茫然一身不可断,力微援寡诚徒劳。
安得长风生海边,扫除氛秽开青天。
葵藿倾心知所向,共看白日当空悬。
城头落日黄云起,断草飞蓬满千里。
红尘一骑踏高回,半夜驱兵渡辽水。
马蹄行尽关山月,燕然山下沙如雪。
负戈泪落暗吞声,烟陇悲笳共幽咽。
我皇有四海,何用穷元冥。
边人纵戮尽,亦是吾生灵。
先王修德怀四夷,梯航重译归无为。
不使城南征夫怨,三春折尽绿杨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