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跌始知筇有力,怯寒常以衲蒙头。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谢 王 尚 贤 见 访 宋 /刘 克 庄 畏 跌 始 知 筇 有 力 ,怯 寒 常 以 衲 蒙 头 。诗 名 吾 不 如 公 干 ,清 兴 君 何 减 子 猷 。林 下 方 将 分 半 席 ,江 边 作 麽 返 扁 舟 。骚 坛 尚 有 阳 岩 在 ,岂 必 担 簦 更 远 求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担簦(dān dēng)的意思:形容人勇往直前,毫不犹豫地做事。
方将(fāng jiāng)的意思:指将要成为某种角色或担任某种职责的人。
公干(gōng gàn)的意思:指公务出差或公家事务。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骚坛(sāo tán)的意思:指文学艺术领域的圈子或界限。
诗名(shī míng)的意思:
善于作诗的名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石斧欲砍断诗手》:“ 杜甫 子 宗武 ,以诗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随使并诗还之。 宗武 曰:‘斧,父斤也。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院闻之,曰:‘悮矣。欲子砍断其手。此手若存,天下诗名又在 杜 家矣。。’”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八:“赖是摇鞭吟好句,流传乡里只诗名。”
下方(xià fā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的下面或下面的方向。
有力(yǒu lì)的意思:力量充沛,有能力,有影响力。
远求(yuǎn qiú)的意思: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远距离寻求、追求。
子猷(zǐ yóu)的意思:指年少时聪明、有才智的人。
- 注释
- 畏跌:对跌倒的担忧。
筇:竹杖。
有力:有帮助,支撑力强。
怯寒:怕冷。
衲:僧袍。
公干:指曹植,以其才情出众。
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以清高闻名。
半席:共享的座位。
作么:如何,怎么办。
骚坛:文坛,诗坛。
阳岩:文学大师的代称。
担簦:背着行李。
- 翻译
- 开始害怕跌倒才体会到竹杖的力量,常常因为怕冷而用僧袍盖住头。
诗歌创作我比不上公干,但你的清雅兴致并不亚于子猷。
在山林中我们将共享一半的席位,江边又该如何返回小船呢?
文坛上还有阳岩这样的大师,何必还要背着行李去远方寻找?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谢王尚贤见访》。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谦逊与自知之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景仰。
"畏跌始知筇有力,怯寒常以衲蒙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遭遇挫折后,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力量,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适应。"畏跌"指的是害怕跌倒,"筇有力"则是说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能力和力量。而"怯寒常以衲蒙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冷清寂寞中用破旧的衣物(衲)来保暖,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态度。
"诗名吾不如公干,清兴君何减子猷。" 这两句是对友人的赞美和自比。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文学成就不如对方(公干),并询问对方即使在清净之中也不会减损他的才华(子猷)。
"林下方将分半席,江边作么返扁舟。"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场景。诗人似乎正在准备与友人分享一段宁静的时光,或是在河边准备搭建简易的小船。
最后两句 "骚坛尚有阳岩在,岂必担簦更远求。" 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平衡的思考。诗人提到即使是在不完美的地方(骚坛)仍旧存在着美好的东西(阳岩),而且并不需要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文学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