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好,佛阁石为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佛门景象。"东亭好,佛阁石为龛",开篇即以“东亭”与“佛阁”对比,凸显出佛门的静谧与庄严。"石为龛"三字,不仅描绘了佛阁的材质,更暗示了其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佛教中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曾羡莲台双并蒂,愿依弥勒一花憨",这两句运用了莲花和弥勒佛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门生活的向往与羡慕。莲花象征着纯洁与清净,双并蒂则寓意着和谐与圆满;而愿依弥勒一花憨,则是希望能在佛的庇护下,如同憨态可掬的一朵花,无忧无虑地生长,体现了诗人对佛门生活简单、自在、快乐的追求。
"还把本来参",最后一句点明了诗人的思考与领悟,"本来"二字,意味着回归本真,深入思考生命与存在的本质。在佛门的生活中,通过参禅悟道,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佛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其中寻求心灵寄托与解脱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徵招
北山偶尔停云出,匆匆暂分吟袂。
话别未移时,早嘤鸣人逝。旧盟今剩几。
忍重溯、紫垣遗事。四十三年,澹烟清梦,暗飘灯穗。
弃置竟何心,江乡路、难寻狎鸥闲地。
千卷史公书,尽周南留滞。卜居辞漫拟。
已零落、蕙纕兰佩。广陵散、一曲哀弹,叹古音谁嗣。
贺新凉·其二送周雪客南归
败叶西风卷。近河桥、六花片片,离觞聊遣。
扑面惊沙森似雾,日暮芦沟冰泫。
寒夜冻、马毛如茧。
为爱云山归去好,谅云山于子情非浅。
五岳志,向禽展。文章虽以幽栖显。
更须凭、经纶大手,为时卢扁。
路近三茅丹鼎在,洞里一声仙犬。
尘土梦、知君其免。
淮水东边明月上,问齐梁佳胜何人典。
春草绿,不容剪。
金缕曲.王子兰公子.寿同.寄词见誉,谱此致谢,用次来韵
今古原如此。叹浮生、飞花飘絮,随风已矣。
落溷沾茵无定相,最是孤臣孽子。
经患难、何曾容易。
况是女身兼薄命,愧樗材、枉受虚名被。
思量起,空挥涕。古人才调诚难比。
借冰丝、孤鸾一操,安排宫徵。
先世文章难继绪,不过扶持培置。
且免个、鹑衣粟米。
教子传家惟以孝,了今生、女嫁男婚耳。
承过誉,感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