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双竹赠潘栗夫》
《题双竹赠潘栗夫》全文
明 / 张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翠竹寒节不孤双溪明月扶疏

署郎清思烟花外,时傍秋阴读道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孤(bù gū)的意思:不独自,不孤单

翠竹(cuì zhú)的意思:翠竹指的是绿色的竹子,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或环境清幽的地方。

道书(dào shū)的意思: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可指宗教经典或哲学著作。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寒节(hán jié)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的时候。

凌寒(líng hán)的意思:忍受严寒,克服困难。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双溪(shuāng xī)的意思:指两条溪流并行的景象,比喻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观点并存或共同发展。

烟花(yān huā)的意思:烟花是指燃放时形成美丽的花火,比喻事物短暂而华丽的表象。

鉴赏

这首诗以“题双竹赠潘栗夫”为题,由明代诗人张泰所作。诗中描绘了翠竹在寒冷季节中独立挺拔的姿态,与双溪明月交相辉映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

首句“翠竹凌寒节不孤”,生动地刻画了翠竹在严冬中坚韧不屈的形象,即便是在孤独的环境中,也保持着其高洁的品质。“节不孤”三字,既是对竹子坚韧精神的赞美,也暗含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次句“双溪明月照扶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双溪之上,明月洒落,光影交错,竹影婆娑,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扶疏”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茂盛与繁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后两句“署郎清思烟花外,时傍秋阴读道书”,则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景致巧妙结合。署郎,即官署中的官员,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身处官场,却能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不受世俗尘埃所染。他将思绪寄托于自然之中,远离喧嚣,于秋日的阴凉处,静心阅读道家之书,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智慧的启迪。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风骨,也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张泰
朝代:明

(1436—1480)苏州府太仓人,字亨父,号沧州。少与同里陆釴、陆容齐名,号称“娄东三凤”。天顺八年进士,授检讨,迁修撰。恬淡自守。诗名亚李东阳,弘治间艺苑皆称李怀麓、张沧州。书法亦翩翩可喜。有《沧州集》。
猜你喜欢

旅闷·其一

不信兵如栉,谁能债避台。

救饥余井李,止渴望林梅。

贼有未经地,民无可括财。

乡邦均苦乐,同患莫相推。

(0)

经城中故居

犹是归巢燕,巢倾不得归。

四邻无一在,三径已全非。

邦族悲行野,泥涂叹式微。

池塘芜草满,春梦付依稀。

(0)

由藤田还县途中见巘山

入山最深处,犹自梦家山。

忽若故人遇,又从来路还。

云光方觌面,霁景乍开颜。

欲悟山灵意,凭空指点间。

(0)

题李春舫孝廉《雪海寻春图》·其一

神清骨冷玉珊珊,雪聚花浓立马看。

自是胸中春意满,绝殊岛瘦与郊寒。

(0)

哭弟熙庵·其四

花残石冷酿春轩,只剩灵枢一卷存。

爝火无光书帐寂,余烟未烬药垆温。

怜他幼稚谁更事,知否衰亲尚倚门。

野鹤孤云何所往,雁行断处为招魂。

(0)

赴郡早发

一路寻梅兴共豪,侵晨命驾出东皋。

霜威著草寒偏肃,风力回松响愈高。

转羡茅檐向冬日,偶临溪水见秋毫。

传闻粤雪从来少,却念西征战士劳。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