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夜 书 所 见 宋 /叶 绍 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促织(cù zhī)的意思:促进纺织工作的进行。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客情(kè qíng)的意思:指待客的礼节和情谊。
篱落(lí luò)的意思:指围住庄园、花园等的篱笆。比喻人的生活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不能自由自在地活动。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上秋(shàng qiū)的意思:指上升到秋天,比喻事物逐渐发展到高峰或达到最好的状态。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夜深(yè shēn)的意思:指夜晚时间已经很深,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 注释
-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 注释2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 翻译
-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赏析
<p>《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p><p>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p><p>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p><p>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p><p>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p><p>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p><p>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p><p>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p><p>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p>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夜晚。
"萧萧梧叶送寒声"一句,捕捉到了秋风中的凄凉与萧瑟之音,这种声音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江上秋风动客情"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旅途中孤独的感受,秋风似乎能够触动游子胸中的那份思乡之情。
而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平凡却温馨的家居生活图景。"知有儿童挑促织"一语,勾勒出孩子们在夜晚依旧勤奋学习的情形,"促织"指的是古代一种用竹简编织成的物品,孩子们通过这个动作来学习和记忆知识,体现了诗人对教育和传承文化的重视。
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则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温暖的氛围。篱落即是家中的围栏,而一灯明,则是在夜色中那盏微弱但坚持不灭的灯光,象征着知识的光芒和生活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秋风、儿童学习和家居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淡远而深长的情愫。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钝轩为俞四蜚声画雪中高士图索题
高士爱冬不爱春,落落冬心冷愈醇。
坐笑春风野马尘,自冬发春乃长新。
千山万径踪迹绝,冰瓯清绝见天根。
寒厓之黍抱冻蹲,中有鸿濛木介痕。
百昌不复能氤氲,谁知老子心脾愈净骨愈尊。
是谁滕六谁葛三,造化小儿遣来伴吟魂。
山鬼飒飒噤不语,但见峥嵘鹿角横黄昏。
暗香疏影自怡悦,忽然老雀一声戛然下天门。
力能通乾而流坤,万籁尽泯我独存。
底问北枝为弟南枝昆,冬耶春耶一笑归混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