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全文
宋 / 叶绍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ūsuǒjiàn
sòng / shàowēng

xiāoxiāosònghánshēngjiāngshàngqiūfēngdòngqíng

zhīyǒuértóngtiāozhīshēnluòdēngmí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促织(cù zhī)的意思:促进纺织工作的进行。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寒声(há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凄凉、冷冽。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客情(kè qíng)的意思:指待客的礼节和情谊。

篱落(lí luò)的意思:指围住庄园、花园等的篱笆。比喻人的生活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不能自由自在地活动。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上秋(shàng qiū)的意思:指上升到秋天,比喻事物逐渐发展到高峰或达到最好的状态。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夜深(yè shēn)的意思:指夜晚时间已经很深,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注释2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翻译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

<p>《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p><p>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p><p>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p><p>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p><p>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p><p>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p><p>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p><p>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p><p>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p>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夜晚。

"萧萧梧叶送寒声"一句,捕捉到了秋风中的凄凉与萧瑟之音,这种声音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江上秋风动客情"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旅途中孤独的感受,秋风似乎能够触动游子胸中的那份思乡之情。

而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平凡却温馨的家居生活图景。"知有儿童挑促织"一语,勾勒出孩子们在夜晚依旧勤奋学习的情形,"促织"指的是古代一种用竹简编织成的物品,孩子们通过这个动作来学习和记忆知识,体现了诗人对教育和传承文化的重视。

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则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温暖的氛围。篱落即是家中的围栏,而一灯明,则是在夜色中那盏微弱但坚持不灭的灯光,象征着知识的光芒和生活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秋风、儿童学习和家居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淡远而深长的情愫。

作者介绍
叶绍翁

叶绍翁
朝代:宋   字:嗣宗   号:靖逸   籍贯:处州龙泉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
猜你喜欢

句容道中作

路舍舟而骑,俗觇漓与厖。

红围山下墅,白间柳边江。

寺僻僧常独,春深燕每双。

明朝临建业,访古六朝邦。

(0)

济南病中杂诗·其七

小住犹为客,吾生亦已劳。

补窗驱野马,洗壁画离骚。

澹日寒逾瘦,孤云懒不高。

何因挟枚叟,同话广陵涛。

(0)

寄蒋耘庄

踪迹吟场半载同,水西楼下别匆匆。

清狂好占溪头月,寥落应怜泽畔鸿。

屐齿青馀三径草,泪珠红入半江枫。

酒痕检点春衫在,聚散浑疑一醉中。

(0)

舟中望金陵

片帆昨日下吴头,破浪来看建业秋。

九派江声犹入梦,六朝山色已迎舟。

楼台未尽埋金气,风景难消击楫愁。

回首燕矶随柁尾,寄声风利不能休。

(0)

牂柯江上偶然作·其十九

莫采广宁员岭笋,迷人九十九条坑。

若许长年啖玉版,终迷亦足老吾生。

(0)

钝轩为俞四蜚声画雪中高士图索题

高士爱冬不爱春,落落冬心冷愈醇。

坐笑春风野马尘,自冬发春乃长新。

千山万径踪迹绝,冰瓯清绝见天根。

寒厓之黍抱冻蹲,中有鸿濛木介痕。

百昌不复能氤氲,谁知老子心脾愈净骨愈尊。

是谁滕六谁葛三,造化小儿遣来伴吟魂。

山鬼飒飒噤不语,但见峥嵘鹿角横黄昏。

暗香疏影自怡悦,忽然老雀一声戛然下天门。

力能通乾而流坤,万籁尽泯我独存。

底问北枝为弟南枝昆,冬耶春耶一笑归混敦。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