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常(biàn ch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经常变化,没有固定不变的状态。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彷徨(páng huáng)的意思:形容心神迷茫,不知所措。
肺肠(fèi cháng)的意思:形容内心痛苦,感到悲伤或忧虑。
废书(fèi shū)的意思:指没有价值、没有用处的书籍。
今古(jīn gǔ)的意思:今古意为从古至今,表示时间的长久和历史的悠久。
六章(liù zhāng)的意思:指一篇文章、一本书等的章节或内容较多。
乱人(luàn rén)的意思:指不守秩序,行为混乱或使人困扰的人。
靡止(mí zhǐ)的意思:形容事物不停止,持续不断。
轻举(qīng jǔ)的意思:轻而易举地举起或移动物体,形容事情容易做到。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桑柔(sāng róu)的意思:形容柔软、温顺。
骚赋(sāo fù)的意思:指高度艺术化的诗歌或文章,尤指具有个人情感表达和批判社会的特点。
事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事事都如意顺利,一切都顺心如意。
心事(xīn shì)的意思:指内心的烦恼、忧虑或秘密的事情。
卒读(zú dú)的意思:卒:士兵;读:读书。指士兵读书,即指军人勤奋学习。
作歌(zuò gē)的意思:指以歌曲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等。
- 翻译
- 读完《桑柔》十六章后,三天不读书仍感到迷茫。
每件事情都令人震惊,古今皆然;每个人都贪婪且混乱,都有七情六欲。
我也写下诗歌,感叹时局无法挽回,国家动荡不安,不知何处是归宿。
现在我明白,像《离骚》和《赋》这样的作品,原本是为了追求真理,而超脱尘世的仙道却成了常态。
- 注释
- 卒读:读完。
桑柔:古代诗篇名。
十六章:第十六部分。
废书:放下书本。
尚:仍然。
彷徨:犹豫不决。
惊心:令人震惊。
事事:所有事情。
无今古:古今皆然。
贪乱:贪婪和混乱。
肺肠:人的感情和欲望。
哀不及:感叹不已。
国犹:国家仍然。
靡止:动荡不止。
去何乡:去向何方。
骚赋:指《离骚》和《楚辞》中的赋体。
追三百:追寻真理。
轻举游仙:超脱尘世的仙道。
乃变常:却成为常态。
- 鉴赏
这首诗《桑柔》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黄节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社会混乱的深深忧虑。诗中通过反复阅读《桑柔》这部作品,引发了作者三天的沉思和徘徊,他感到惊心的是世事无常,古今皆然,人们在乱世中纷纷表现出各自的私欲与挣扎。
"惊心事事无今古,贪乱人人有肺肠"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人性在乱世中的复杂观察,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在面对困境时都会被贪婪和纷乱所驱使,显示出人的共通性。
"吾亦作歌哀不及,国犹靡止去何乡"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无奈和悲叹,他以诗歌来哀叹时局,但国家的动荡并未停止,不知何处才是安宁之所。
最后两句"始知骚赋追三百,轻举游仙乃变常",诗人感慨地认识到,像《离骚》这样的忧国忧民之作,即使在动荡时期也比那些追求超脱尘世的仙道行为更为常态,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道德的坚守。
整体来看,《桑柔》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深刻诗篇,展现了黄节作为清末近现代诗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孙君挽辞
丧车上新垄,哀挽转空山。
名与碑长在,魂随帛暂还。
无儿漫黄卷,有母亦朱颜。
俛仰平生事,相看一梦间。
天下不用车
天下不用车,人人乘马驰。
王良虽善御,揽辔欲从谁。
汉武伐大宛,杀人若京坻。
孝文却走马,独行先安之。
万物命在天,取舍各有时。
阴阳更用事,冬暖岂所宜。
卞氏强献玉,两刖亦已痴。
幸终遇良工,已剖得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