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游 金 精 次 谢 东 野 韵 宋 /廖 斯 任 跨 鹤 仙 妹 已 九 霄 ,尚 馀 胜 地 景 偏 饶 。石 盘 洞 口 疑 无 路 ,水 绕 山 根 忽 有 桥 。楼 殿 云 栖 迷 晓 日 ,筠 松 风 度 响 寒 潮 。番 君 可 笑 成 痴 绝 ,妄 拟 阳 台 佩 辇 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痴绝(chī jué)的意思:形容因爱情或其他事情的打击而心神错乱,陷入极度的绝望和痛苦之中。
地景(dì jǐng)的意思:指地面的景色,也用来比喻人的环境或境况。
番君(fān jūn)的意思:指外地的人,特指外地来的官员。
风度(fēng dù)的意思:指人的仪态和风采,表示人的举止文雅、得体。
寒潮(hán cháo)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或寒冷的气候现象。
鹤仙(hè xiān)的意思:指长寿的人。比喻善良正直、道德高尚、品德纯洁的人。
九霄(jiǔ xiāo)的意思:形容非常高远,极其广阔。
可笑(kě xiào)的意思:荒谬可笑,令人发笑,不值一笑
跨鹤(kuà hè)的意思:跨越过鹤的背上,指人或事物超越常规、突破传统。
楼殿(lóu diàn)的意思:指宏伟的宫殿或楼阁。
山根(shān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部分或基础。
胜地(shèng dì)的意思:指美好的风景名胜地或适宜居住的地方。
石盘(shí pán)的意思:指古代传统的石质盘子,比喻事情的结果已经定局,无法改变。
松风(sō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吹得很轻柔、很柔和。
晓日(xiǎo rì)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太阳,比喻新的希望和未来的曙光。
阳台(yáng tái)的意思:指房屋建筑物外突出的平台,供人休息、观景等。
云栖(yún qī)的意思:指鸟类栖息在云中,比喻人的居住地高而险峻。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斯任的《游金精次谢东野韵》,描绘了一段游历仙境般的场景。首句“跨鹤仙妹已九霄”暗示了诗人来到了一个超凡脱俗之地,可能与道教神话中的仙人有关。接下来的“尚馀胜地景偏饶”表达了此地景色之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石盘洞口疑无路,水绕山根忽有桥”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洞幽深、流水潺潺,仿佛隐藏着奇遇,而桥梁的出现又增添了探索的惊喜。诗人通过“楼殿云栖迷晓日,筠松风度响寒潮”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楼阁隐于云雾之中,松涛声中似乎能听到潮汐的低语。
最后两句“番君可笑成痴绝,妄拟阳台佩辇邀”,诗人以幽默调侃的口吻,批评那些试图模仿仙人生活的人过于痴心妄想,暗示了对世俗追求的嘲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二兄赴蜀·其一
瑟瑟晚风兴,朗朗镫烛明。
今夕共言笑,明晨即远行。
清醑多且旨,嘉肴皆丰盈。
行人怨离别,对酒不能倾。
晤言欲相慰,未语涕自零。
余心尚如此,客怀难为情。
黾勉加餐饭,温恭交友生。
劝君莫感伤,岁往若流星。
努力各自爱,慎勿惭所生。
孔淑人诗
凤鸟有灵匹,芝兰有灵根。
有女欢薄祜,少小失二人。
阿弟方弱龄,茕茕寡友昆。
十年贞不字,抚弟多苦辛。
诗书夙所好,礼仪夙所敦。
馀事擅写生,妙笔追天真。
高行人所羡,媒妁来殷勤。
云有赞皇令,蒯氏为清门。
遂缔百年好,鸣凤托高冈。
玉帛安及时,佳耦世无双。
结䙰行有日,群寇来抢攘。
蒯侯恤民事,率众巡所疆。
猝然与贼遇,万骑精且强。
合围桑落镇,众寡莫相当。
天狼不可射,威弧不可张。
嗟哉忠义土,身死为国殇。
佳运叹何迟,厄运来何促。
忽闻消息来,心摧莫能哭。
女子谓阿弟,我生亦何艰。
二人谁则无,父母早见捐。
伉俪谁则无,未嫁失所天。
我命实不犹,皇灵无私恩。
岂不重一死,身殉义得全。
一日饥不食,二日饥不餐。
光光烈女子,冥冥向重泉。
合葬蒯氏茔,遂彼同穴言。
高义世所重,有司以上闻。
明明皇帝制,曰赠为淑人。
借问淑人谁,宣圣之裔孙。
《孔淑人诗》【清·李长霞】凤鸟有灵匹,芝兰有灵根。有女欢薄祜,少小失二人。阿弟方弱龄,茕茕寡友昆。十年贞不字,抚弟多苦辛。诗书夙所好,礼仪夙所敦。馀事擅写生,妙笔追天真。高行人所羡,媒妁来殷勤。云有赞皇令,蒯氏为清门。遂缔百年好,鸣凤托高冈。玉帛安及时,佳耦世无双。结䙰行有日,群寇来抢攘。蒯侯恤民事,率众巡所疆。猝然与贼遇,万骑精且强。合围桑落镇,众寡莫相当。天狼不可射,威弧不可张。嗟哉忠义土,身死为国殇。佳运叹何迟,厄运来何促。忽闻消息来,心摧莫能哭。女子谓阿弟,我生亦何艰。二人谁则无,父母早见捐。伉俪谁则无,未嫁失所天。我命实不犹,皇灵无私恩。岂不重一死,身殉义得全。一日饥不食,二日饥不餐。光光烈女子,冥冥向重泉。合葬蒯氏茔,遂彼同穴言。高义世所重,有司以上闻。明明皇帝制,曰赠为淑人。借问淑人谁,宣圣之裔孙。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7767c6c249c1f20668.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