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山闻杜鹃》
《燕山闻杜鹃》全文
宋 / 张舜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晓色千峰杳未分,声声哀怨云根

头忽见思乡岭,何不他别处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ànshānwénjuān
sòng / zhāngshùnmín

xiǎoqiānfēngyǎowèifēnshēngshēngāiyuànchūyúngēn

tóujiànxiānglǐngshíbiéchùw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哀怨(āi yuàn)的意思:形容悲伤、悔恨的情绪。

别处(bié chù)的意思:指除了当前所在的地方之外的其他地方。

不他(bù tā)的意思:不属于他,不归他所有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他时(tā shí)的意思:指将来某个时候,将来的时候。

头忽(tóu hū)的意思:头脑迷糊、思维不清晰

晓色(xiǎo sè)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天色,也用来形容非常早的时间。

云根(yún gēn)的意思:指家族或组织的根基牢固,底蕴深厚。

注释
晓色:清晨的天色。
千峰:众多的山峰。
杳未分:模糊不清。
声声:一声声。
哀怨:悲伤凄凉。
出云根:从云雾中传来。
举头:抬头看去。
忽见:突然看见。
思乡岭:想念家乡的山岭。
何不:为什么不。
他时:将来。
别处闻:在别的地方听到。
翻译
黎明时分,山峰朦胧难辨,
隐隐约约的哀怨声似乎从云层深处传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开篇"晓色千峰杳未分",形象地描述了清晨时分,山峰间微光初露,但还未能完全辨识各个峰峦之间的界限,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

接着"声声哀怨出云根",诗人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哀伤的情感。这里的“哀怨”表明声音中带有一丝丝的愁苦,而这种声音似乎源自云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超脱。

第三句"举头忽见思乡岭",诗人在突然抬头之间,眼前出现了一片令人联想起家乡山岭的景象。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发现,也是情感上的触动。这里的“忽见”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土的强烈渴望和突如其来的思念。

最后"何不他时别处闻",诗人似乎在自问,为何不是在其他时间,在其他地方听到这令人怀旧的声音。这个问题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无限留恋,是一首集画意、声色与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舜民

张舜民
朝代:宋   字:芸叟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生辰:1065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猜你喜欢

草虫便面

蝶舞蜂歌倦,蜻蜓看未休。

谁知织妇意,方夏已思秋。

(0)

和颜长官百咏·其九贫女

问天乞巧看铜仪,再拜双星恨不随。

尘世未知天上事,隔河相望一年期。

(0)

和颜长官百咏·其二农桑

妇馌耕夫日尚长,碓声呜咽宿舂粮。

寻思一饭何时饱,秧种青青麦未黄。

(0)

郡牧李侍郎生日·其二

当年弧矢设门阑,英气钟于曲阜间。

名覆金瓯新品地,香盘密印旧家山。

腰边龟组光华动,膝下龙驹礼法闲。

五福俱全谁跂及,流霞为寿日开颜。

(0)

佳雪应时呈司封使君三首·其一

苏台风雨久如期,太守精诚不待祈。

万廪更为来岁计,六花故就腊晨飞。

静装松桂仙枝老,深壅芝兰土脉肥。

衡泌栖迟墙仞远,为公何日赋缁衣。

(0)

苏学十题·其三百干黄杨

宝干多材美,孤根一气同。

春馀花淡薄,雪里叶青葱。

蕃衍非人力,坚刚禀化工。

寸枝裁玉轸,可助舜南风。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