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净社分赋得千佛塔限三肴》
《净社分赋得千佛塔限三肴》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排律  押[肴]韵

四天愿力百鬼芳郊

宝剑遥相倚,风铃夜自敲。

霞端千佛现,冢畔一僧巢。

舒指从西竺藏锋似大茅。

石棱布谷,幡影舞潜蛟。

碑阴欲有纪,才尽为三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鬼(bǎi guǐ)的意思:指许多恶劣的人或事物。

碑阴(bēi yīn)的意思:碑阴指的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比喻在权力之下或者有权势者的庇护之下。

布谷(bù gǔ)的意思:形容人说话声音高亢激昂,如同布谷鸟鸣叫。

才尽(cái jìn)的意思:才华用尽,没有能力或能量再继续下去。

藏锋(cáng fēng)的意思:隐藏锋芒,暗中准备,待机而动。

芳郊(fāng jiāo)的意思:指美丽的郊野,形容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风铃(fēng líng)的意思:风铃是一种装饰物,用来表示某人或某物具有美丽动人的特质。

石棱(shí léng)的意思:形容物体的棱角分明,坚硬而锋利。

四天(sì tiān)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四天。

西竺(xī zhú)的意思:指印度或其他西方国家的人。

愿力(yuàn lì)的意思:指人的意愿和力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千佛塔的壮丽景象与神秘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塔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生动画面。

首联“四天扶愿力,百鬼役芳郊”,开篇即以宏大的气势,描述了千佛塔在四面八方力量的支持下,百鬼为之服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神圣氛围。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千佛塔置于一个超自然的背景之下,赋予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

颔联“宝剑遥相倚,风铃夜自敲”,进一步描绘了千佛塔的静谧与庄严。宝剑的“遥相倚”暗示着守护与忠诚,而风铃的“夜自敲”则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颈联“霞端千佛现,冢畔一僧巢”,将视线从塔身转向天空与地平线,千佛在霞光中显现,一僧在墓旁栖息,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生死轮回的理解。

尾联“舒指从西竺,藏锋似大茅”,通过“舒指”和“藏锋”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追求与内心的平静。同时,“西竺”作为佛教发源地的象征,强化了诗作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的“石棱栖布谷,幡影舞潜蛟”,描绘了自然界的生物与千佛塔的和谐共存,布谷鸟栖息于石棱之上,幡影随风起舞,仿佛与水中的蛟龙共舞,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碑阴欲有纪,才尽为三肴”,点出了千佛塔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碑文虽未完全记载,但仅凭“三肴”这一细节,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千佛塔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庄严,同时也融入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神秘与和谐的世界之中。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喜晴

晓出金门过御桥,御沟冰泮雪花消。

人间二月春将半,始见黄金柳色娇。

(0)

吴江晚眺二首·其一

垂虹桥上闲立,三高祠前独吟。

昔日清风何在,五湖烟水沉沉。

(0)

春晓

窗下梦初觉,其如幽兴何。

夜来风雨大,门外落花多。

(0)

大龙兴寺

高皇敕建龙兴寺,御笔亲书第一山。

圣制万年光宝地,慈云终日护禅关。

楠檀香度清风细,薝卜花开白昼闲。

独步修廊看画壁,不知身在翠微间。

(0)

宿红心驿

民舍临官道,庭槐荫驿厅。

山光当户翠,草色入帘青。

为客瞻乡月,何人识使星。

君亲常在念,终夜梦魂醒。

(0)

题方壶画

龙虎仙山在何处,玄馆琳宫锁烟雾。

人间昨夜风雨过,瑶草琼芝长无数。

金门羽客方方壶,早年曾在山中居。

身如野鹤无定着,心与浮云同卷舒。

平生喜作南宫画,醉墨淋漓恣挥洒。

峰峦远近分淡浓,笔意神奇多变化。

斯图自信超凡流,眼前景致清而幽。

树昏似觉云初起,石润应疑雨乍收。

神乐道人能鉴识,得此宝之犹重璧。

方壶仙去已多年,龙虎风光宛犹昔。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