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延津》
《次延津》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曾向丰城傍玉壶延津此日复停舻。

天边紫气明灭,波底玄灵有无

佩自双钩莲锷歛,吹惟一斗文孤。

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斗文(dòu wén)的意思:指争辩或辩论的文辞激烈、激烈辩论。

莲锷(lián è)的意思:比喻美女的美貌,如莲花的花瓣和蜜蜂的蜜刺一样美丽而危险。

辘轳(lù lu)的意思:比喻事物重复循环,不断重复而无法解脱。

明灭(míng miè)的意思:明亮和昏暗交替出现,形容光明的变化。

莫须(mò xū)的意思:指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毫无根据、毫无依据,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或证据,却被指责或处罚。

神物(shén wù)的意思:指神奇的物品或者具有非凡能力的物品。

双钩(shuāng gōu)的意思:指人的眉毛形状像两个钩子,形容人眉毛修长而弯曲。

天边(tiān biān)的意思:指远离自己所在地点的地方或事物。

惟一(wéi yī)的意思:独一无二、唯一的

玄灵(xuán líng)的意思:指智慧深邃、见识高远的人。

延津(yán jīn)的意思:指迟延、拖延。

一吷(yī xuè)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玉壶(yù hú)的意思:指美酒。也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境地。

珍重(zhēn zhòng)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非常重视,非常珍贵,十分关心。

紫气(zǐ qì)的意思:形容吉祥、光明的气象出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延津这一历史地点的神秘与传奇色彩,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独特感悟。

首句“曾向丰城傍玉壶”,以“玉壶”为喻,暗示延津与古代宝剑的传说紧密相连,丰城是古代宝剑出世之地,此处借用“玉壶”象征着延津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价值。

“延津此日复停舻”则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巧妙结合,仿佛在说,即便是在今日,延津依然能吸引人们驻足,如同船只在水面停留,表达了延津作为历史见证地的独特魅力。

“天边紫气疑明灭,波底玄灵讶有无”两句运用了神话般的描写手法,紫气和玄灵分别代表了神秘与未知的力量,它们在天边与波底时隐时现,既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暗示了延津背后隐藏的历史秘密与未解之谜。

“佩自双钩莲锷歛,吹惟一吷斗文孤”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宝剑的形象,双钩的剑刃、莲花状的剑锷以及孤寂的斗文,不仅展现了宝剑的精美与独特,也寓意着历史人物的英勇与孤独。

最后,“莫须神物终当化,珍重时看玉辘轳”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思。神物终将化去,但其精神与价值应当被铭记与珍惜,就像观看玉辘轳一样,提醒人们回顾历史,珍视传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津这一历史地点的描绘,融合了历史、神话与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春日游盘谷

旌旆朝驱入翠微,东风闲访故山薇。

金龟换酒留僧住,白鹤穿云伴客归。

月影坐移栖凤竹,泉声静绕钓鱼矶。

中原那似开元日,得学巢由远是非。

(0)

冬初杂兴·其二

牧童与樵叟,共载牛背归。

我无薪蒸计,南山松栎稀。

寒风昨日至,须用葺我扉。

故园或可废,亦以完我衣。

人生有定分,勿怪生理微。

(0)

到荆州春物正佳枢使王公招宴欢甚已而幕府诸公携饯荆江亭并成四诗·其四

幕府尽时彦,湛辈非所伦。

欢言念游子,载酒临江津。

醉别足可惜,俛仰迹易陈。

相期崇明德,芳烈垂千春。

(0)

到荆州春物正佳枢使王公招宴欢甚已而幕府诸公携饯荆江亭并成四诗·其一

初日明远岸,绿芜满平川。

天宇呈春姿,物物怀芳妍。

长堤行车马,高楼馀管弦。

由来大国楚,风景故依然。

(0)

遣兴

乾坤纳纳几邮亭,一舸飘然水上萍。

短发判随秋草白,双眸刚为好山青。

新诗满轴频舒卷,薄酒盈樽自醉醒。

世上功名亦何事,谁能愁损叹漂零。

(0)

哭东莱吕先生·其五

昨岁荆州讣,江流恨未平。

天乎令后学,今又哭先生。

剥落真如此,扶持岂易成。

河汾遗礼乐,谁慰九原情。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