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帖名久膻,片羽真不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面(dāng miàn)的意思:指在面对面的情况下,直接或当着对方的面进行某种行为或交流。
耳食(ěr shí)的意思:指喜好听的言语或音乐。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聚讼(jù sòng)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争论、辩论的场景。
面目(miàn m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或本来面貌。
墨迹(mò jī)的意思:形容人说话或写字拖沓、磨蹭,不干脆利落。
目观(mù guān)的意思:观察目光
片羽(piàn yǔ)的意思:片羽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残破不全的样子或状态。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如新(rú xīn)的意思:像新的一样,状态如初。
赏鉴(shǎng jiàn)的意思:欣赏和鉴赏。
绍兴(shào xīng)的意思:继承前人的事业并发展壮大。
形影(xíng yǐng)的意思:形影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体和影子都存在,形容人或物体的形状、形态和姿态非常相似。
贞观(zhēn guān)的意思:指人的品行高尚,道德高尚。
- 鉴赏
此诗《题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真迹卷》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其内容是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诗中首先提到“墨迹与钩模”,意指书法作品的墨迹与笔画结构,如同形影不离一般紧密相关。接着,“品如形影分”则表达了书法作品的品质与笔画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象地描绘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千秋赏鉴家,聚讼徒纷纷”两句,以历史上的众多书法鉴赏家为例,说明了对书法作品真伪的争议和讨论自古以来就存在,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帖名久膻,片羽真不真”则直接点明了王羲之的两幅作品,即“七月都下二帖”的真伪问题,表达了对这两幅作品真伪的疑问和探讨。
“贞观暨绍兴,小玺文如新”提到了这两个历史时期,以及在这些时期内对王羲之作品的鉴定和流传情况,强调了作品在不同时间点的保存和传承。
最后,“聊当面目观,还轻耳食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法作品鉴赏的态度,认为应当通过直接观察作品本身来判断其真伪,而非仅仅依赖于他人的言论或传闻。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
整首诗通过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鉴赏,不仅展现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爱好文学艺术的帝王,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